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9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2016年教师培训项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2016年教师培训项目
——2016年农村小学兼教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海南师范大学8.26)

一、 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读作为理解层面的技能,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
二、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语言技能中“读”的要求有明确规定。

在小学阶段, 学生要掌握以下阅读基本技能:根据图片等提示认读,基本理解大意,理解语篇主要内容,借助图片理解具体信息,朗读。同时,课标指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

1、话题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改后的阅读教学虽然已经从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阅读技能的发展,但不少教学仅满足于对文本的表层信息的提取和一些单词的问答、选择和判断正误的练习,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活动很少涉及,忽略了在阅读教学只理应关注的对所学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分析,不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
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局限于学生对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满足于学生对交际用语的熟练掌握,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某一话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话题教学强调运用,教师应充分重视话题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去交流。 2、重词句操练,轻语篇理解
生的阅读方式和过程采取放任态度,在让学生阅读后,匆匆将检测性的问答和练习抛出,注重阅读结果的反馈,缺少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阅读兴趣滑坡。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理解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把阅读的人文精神渗透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词句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各种活动游戏基本上都是以词句的学习巩固为中心,而对课文的学习则显得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因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割裂了语篇,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重阅读结果,轻过程指导 对
学到阅读能力训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轻文化背景的渗透 表现为注重语篇含义的获得以及处理整个篇章的能力,譬如疏通语言点,串讲课文,从字里行间或细枝末节上捕捉隐含意义,以及弄清段落间的关系,概括课文大意等,一味凸显语言的知识性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失去了许多情趣和精彩。 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目标语文化背景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利用各类资源,设计各种任务,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多样的赏读情趣中扩大文化视野,积淀文化素养。 5、囿于文本天地,缺少外延拓展

表现为阅读教学局限于文本课程,局限于课堂学习,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18:07 | 只看该作者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接下来, 我将结合教学实例来探讨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知何采用语篇教学策略,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教学实例分别是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大赛一等奖课例: 北京王红老师执教的《英语(北师大版)》六年级Unit 9 Life in the year 2050; 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大赛一等奖课例:上海沈雯晴老师执教的《英语(牛津上海版)》五年级Module2 My favourite things Unit2 Films (Period 1);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大赛一等奖课例:广东陈海燕老师执教的《新维度英语》六年级Module4 I am angry。

(一)Pre-reading
Pre-reading是语言环境的创设, 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 具有以下四个作用: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图式、经验);3、引出话题;4、提供必需的语言准备(如扫清阅读理解上的语言障碍)。通常采用提问、头脑风暴、猜测、概念图、图片讨论或视频来说一说等方式, 引导学生完成对阅读内容的预测,可根据学生和阅读材料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It’s a crystal ball. It can show the future.),将学生带入未来生活的话题中,激活已有经验,导入本课主题(Life in the Future)。从标题入手,老师通过“when you see the title, what do you think of ?”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未来话题的思考与猜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教师展示一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视频,将电影分为action films, comedy films, war films等类型,并围绕“What type of films do you like?”进行自由讨论,引出话题,并获取更多与文本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陈老师执教的I am angry课例中,教师互致问候,适机询问学生当即感受“How are you feeling?”,进而通过“Does anybody feel angry today?” , “Do you feel angry sometimes? Is it a good feeling?”这一系列问题引出话题,并围绕“What do you often do when you’re angry? Are these good things to do?”来谈论生气行为,激活已有经验,为下文做铺垫
(二)While-reading
这是教学中的最关键部分,阅读材料信息的获取、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阅读策略的掌握等等都是在这一环节完成的。在这个环节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了解阅读文本大意,二是利用上下猜词等词汇教学策略,在篇章中学习新词;二是通过阅读活动,进一步的获取文章的细节信息;四是有效渗透阅读技巧,如扫读和略读方法、依据标题、关键字、图标、插图等预测篇章的能力、利用主题句或重点段落等抓主旨大意、依据关联词或语法知识推敲细节内容等基本的阅读技能。简言之, 即让学生读出信息,读出方法,读出能力。在此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是首要任务。为此,在“读中”环节,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核心策略:基于语篇内容,提取相关信息;根据语篇话题,整理关键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18:11 | 只看该作者

“读中”核心策略1:基于语篇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小学生接触的语篇内容通常是鲜活的、生动的、具有一定语境,且富有意义语言材料,其中包含了各种信息。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形成语篇,读者再把语篇解码,获取信息。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语篇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1、粗读语篇,提取基本信息
粗读(Fast Reading)指的是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快速默读语篇,提取基本信息,整体感知语篇。一般来说,需要学生提取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任务和主要事件等,即解决when, where, who, what等问题。在学生粗读前,教师可先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文本,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可在阅读后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连线、排序、填词等活动对学生是否获取准确地信息进行检测,着力于培养学生快速浏览捕捉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有明确的阅读指导,阅读即默读(silent reading),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技巧,要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 以避免“指读”、“声读“、”唇读”等不良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教师介绍文本主要人物,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故事书(图片环游jigsaw reading的阅读方式),尽可能多地捕捉文中有关未来话题的信息:What thing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关键信息(computers, modern cities, farms, other planets),对学生的思维轨迹进行记录,引导构建话题词汇网, 为后续表达做铺垫。尤其要指出的是,对于文中的新词汇modern cities, planet等教师做了适时讲解。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为帮助学生获取基本信息,教师设计了What type of films do Ben, Kitty and Mum lik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films are on at the cinema? What films do they want to see together?等问题,层层推进,并设计了Listen and tick. / Listen and follow. / Read, underline and circle. / Look, read and guess. / Role read.等阅读活动,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表提建议 “Shall we…?” 这一新句型,教师在文本中顺势学习突破。
2、精读语篇,提取具体信息
精读(Detail Reading)指的是在基本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地阅读语篇,从而掌握相应的单词、句型、结构、主旨、内涵等,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取更多的信息。一般来说,学生需要提取的具体信息是事物发生的缘由、发展过程等相对细节的信息,即解决how, why的问题。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练习的设置也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补全图片信息、图片与句子的配对、填空等,让学生在思考、尝试、合作、参与、探究中提取语篇的具体信息。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Activity 1: 教师示范】教师请学生再次阅读文本, 根据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完成worksheet。 教师交代阅读表格任务, 并以 Ann 为例示范如何利用找读策略(划批)获取信息。【Activity 2: 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采取小步子的方式,对合作活动进行整体、逐步调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运用阅读策略独立完成 worksheet的空间,又通过组内信息分享强化合作意识。整体回顾文本中人物的观点,给学生沉淀的空间。【Activity 3: 反馈归纳】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核对表格内容,同时归纳对他人想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表达法。I agree. So do I. I don't agree with you. I don't either.为后面学生与他人交流想法提供必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18:14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在反馈中深化理解】考虑到学生对于一些电影情节可能存在不熟悉的情况,教师设计了Read and Match这一活动,巧妙地让学生了解了剧情What are the films about?,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再读设疑,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此深入文本,推理思考:Why do they want to see the film they like?, 从what层面向why深入,在粗读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语言内容的基础上,走入人物内心,深度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并借助I like…I want to see… because…等支架式语言,辅助学生进行丰富多元的语言表达。

由此可见,在语篇阅读教学中,粗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粗读的深化。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学生粗读、精读来提取语篇内容的相关信息,可以为学生整理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的内容打下基础。
“读中”核心策略2: 根据语篇话题,整理关键信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的内容都是围绕课时话题编写的。围绕话题展开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话题,对提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理出关键信息,为学生综合运用这些信息奠定基础。
1、借助任务学习单,梳理关键信息
任务学习单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支架式任务单。在教学中使用任务学习单,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也同样集中在语段的意义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有意义地增进了目的语的习得。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粗读、精读,提取出的语篇信息是多方面的。这些信息涵盖了与话题、语篇的主要陈述点、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借助任务学习单,可以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围绕话题,对提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逻辑分类等,从而提炼出语篇的核心语义。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文本中的information map(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总结图中的一级分支:Living Places ,Science and others, 进而转变到梳理学生头脑中的 imagination map(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大脑中不同范畴的较为零散的信息,逐渐构成庞大的网络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支架。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归纳小结,全面理解】在采用多种视听手段粗读、细读文本后,教师通过What festival is coming? What are Mum, Ben and Kitty going to do? What films are on at the cinema? Kitty and Mum want to see…, Ben wants to see…But at last, which film do they want to see together? 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支架语言,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对话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方便学生理解整个对话文本。
由此可见,在语篇教学中,借助任务学习单,梳理关键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提纲契领地理解全篇,抓住文本的精髓,从而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准确表达。
2、设计功能性板书,呈现关键信息
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和工具。板书如同微型教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提炼语篇精华,将关键信息进行整体处理,呈现在黑板上。成功的板书不是单纯呈现单词、句型的单列式教学的板书,而必须是凸显文本话题、内容、语言和情感的具有语义功能的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18:19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板书的一大亮点。第一步:通过谈论未来生活出示中央图像(Central image:Life in the future)。第二步:快速读skimming,构建话题词汇网(Q: What thing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omputers, modern cities, farms, other planets这些词实为二级分支)。第三步:归纳梳理一级分支Living Places ,Science and others。第四步:学生表达想法构建第三分支(Q: What will robots do in 2050?)。这样设计在关注学生想像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优化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的轨迹,更为后面的产出 talk show 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支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教师根据语篇话题及其内容,从What film和Why两个方面精心设计板书,图文并茂,话题、内容和语言一目了然。此外,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取完喜欢影片的理由这一具体信息之后,巧妙地对喜欢理由进行了重新归类,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的轨迹,为下一步的表达输出做足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中所呈现的关键信息,使学生对余篇内容的理解更清晰全面,为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语用输出搭建了很好的支架。根据语篇话题,整理关键信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有效策略。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征与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信息梳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Post-reading
Post-reading属于综合运用, 以Language Output的说技能训练为主的环节,主要检测学生阅读后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所获取知识的运用程度。所以, 此阶段有两个主要目的: 1、根据阅读内容, 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即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表达输出;2、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练习。在此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文本内容是首要任务。为此,在“读后”环节,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这一核心策略:利用关键信息,表达文本内容。

“读后”核心策略: 利用关键信息,表达文本内容
英语表达能力是指用恰当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结构表达思维内容的心智能力。在语篇阅读教学中,利用关键信息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语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语篇的内涵,在表达过程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1、利用关键信息的内容,进行模仿表达
模仿表达,是根据语篇的内容、结构等,对所读语篇进行重复、重组等形式的表达,是控制型表达。模仿表达是语篇阅读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的语用输出。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活动有朗读、复述、转述、表演等。利用关键信息,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语篇所呈现的内容和语言,例如语音、词汇、语法、语言形式以及表达框架等进行模仿表达。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教师通过一段学生畅想未来的小视频以,并“What do you think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再次激活学生关于未来生活的想象,进一步完善思维想象导图(imagination-map)。
因此,合理利用关键信息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辅助学生表达语篇大意及具体内容。
2、利用关键信息的内涵,进行体验表达
体验表达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个人情感和见解进行表达,是自由型表达。与模仿表达相比,体验表达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学生已经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基本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关键信息的内容深入挖掘所得关键信息的内涵,使其对文本的内涵理解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体验表达。

例如,在王老师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课例中,教师邀请学生参加以 “Life in the Future”为话题的访谈节目Talk Show。Share in groups and show, 这一读后活动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个人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语言完成任务。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为学生初步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提供语境,同时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强化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沈老师执教的The films I like课例中,教师提供影讯资料(电影画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自己的信息表,在语言支架(Film festival is coming. I like…films. It’s about…. Because…)的辅助下,积极表达喜欢的电影及其内容和喜欢理由等,体验电影带来的乐趣,实现富有交际意义的小语段的顺利输出。
由此可见,关键信息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含义。利用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19: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