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0:01:28
|
只看该作者 
| 《形式多样的住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少数民族住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住房的变化,感受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有目的的搜集、交流介绍资料。
 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住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收集不同民族住房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营造欢快、和谐的氛围。
 二、了解形式多样的民族住房。
 1、以蒙古包为切入点介绍民族住房。
 过渡语:放歌曲引出蒙古族。
 (1)、多媒体展示蒙古包的样子。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总结蒙古包的特点。
 A、形状
 B、建筑材料
 C、其它优点
 教师穿插提问: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明白,住房的特点都是与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相适应的,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智慧的结晶。
 (3)、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蒙古包的变迁。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广播录音,展示蒙古包的变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2、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资料自主学习其他少数民族的住房。
 交流时教师出示相应多媒体课件,穿插提问、补充。
 (1)、藏族的帐篷:与蒙古包相似,形状有四角形、五角形的等,材料是用牦牛的毛织的毡子。
 (2)、维吾尔族的平顶房:传统建筑为方形,屋顶一般平坦,可作晒场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休息都很方便。(3)、干栏式建筑:特点:长脊短檐式的屋顶,成“人”字形,高出地面的底架。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优点:防潮、防虫。
 具有干栏式住房的民族还有: 僳僳族、 基诺族、 布依族、 水族 、毛南族、 黎族(特殊的干栏建筑 船屋)、 德昂族、 佤族、 布朗族等。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其他形式的住房。如哈尼族的蘑菇房、满族的口袋房、汉族的窑洞、京族的石条瓦房、鄂伦春族的仙人柱、羌族的碉楼、汉族的四合院、客家人的土楼,还有白族、朝鲜族、壮族等民族住房,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居的多样性,这些都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回顾内容,提升情感。
 1、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形式各异的民族住房,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小结:是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让我们一起高唱《爱我中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