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3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试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

摘要:针对信息化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关注网络负面影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丰富德育内容,通过互联网拓展青少年社会化及道德发展的新领域;运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模式,强化学科渗透,净化网络环境,大力开展富于时代特征的德育实践活动,把网络搭建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心灵家园,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德育资源  
   
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互联网拓展青少年社会化及道德发展的新领域,用网络为青少年搭建起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当前落实树德立人的教育方略,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拓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贴近青少年网络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网络生活领域,会不会有选择地视听,能不能在法律框架下有效地表达个人的合理诉求,成为信息社会对每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在传递普世价值和传统道德的同时,花大气力去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如推荐校园“道德论坛”、“实话实说”、“心灵有约”等网络栏目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经常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典型引路,促使孩子们甄别是非善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选择能力。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直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一个人在网络上必须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才能够有序地处理好自己与其他网民、与整个网络社会乃至与整个现实社会的关系。特别对学生来讲,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等要求都是十分明确的,要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知晓应该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学校要把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向学生展示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负面案例,使学生能分辨利弊,能科学地认识并使用网络。
二、依托网络德育资源,优化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德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丰富多彩的信息来源,使学校有能力和条件突破时空界限,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科技成果等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现代远程教育进行网络建设和资源整合。对已购置、已成形的资源进行整理,形成了爱国主义、孝亲尊师、文明礼仪、学法指导、养成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素材库。同时,教师自主开发课件,采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对思想品德、劳动技术、音乐、美术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按照文字、图片、音视资源科学分类,存入资源库。如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新二十四孝、历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评选、陇人骄子、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名人励志讲座等极具崇高人生理想价值的教育资源,存贮在校园服务器上,向校内外师生和家长开放。以校园网为资源库管理平台,师生可以通过查询检索系统,浏览资源列表、上传下载资源、视频点播等操作。这些音频、视频、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源,随时为广播电视、各网络终端提供实时便捷的服务。学校根据用户登录使用的次数,资源下载应用列表,评价教师的应用情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33:52 | 只看该作者

(二)用网络技术改革传统德育模式。
青少年作为德育的主体,他们渴望参与、急于成功,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场地,并且拓展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主动参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充分利用QQ、E-mail、微博等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正面的、积极的网络行为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如通过开办网络文学社、班级或个人网站比赛、网上游戏竞赛、网上知识竞赛等带领学生主动进网;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师生论坛、班级博客等,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师生在网上的实时交流;创办校园网,用精彩的主页、健康有益的栏目、丰富多样的网上文化信息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搜索与学生有关的网站,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学生论坛推荐给学生等,这些网络活动吸引力强,参与性高,有利于在娱乐和益智活动中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审美创新。
(三)运用网络媒体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依据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发了网络德育校本课程《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家乡从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到秦长城西部起首之地;从老子文化、汉唐雄风到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从灿若星河的历史名人到永久定格的人文景观;从全国文化县的经济腾飞到临洮人民勤劳朴实的新风新貌。这一幅幅反映家乡浓郁人文风情的画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临洮、认识家乡的大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卡通片《弟子规》、《论语故事》等传统文化媒体素材融情景与读诵为一体,寓教于乐。这样的网络德育教材全方位、多角度诠释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民族传统文化,避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和苍白的描述。在视频点播中安排“壮美河山”、“家事国事”栏目,带领同学们游历大漠戈壁、万里长城、壮美三峡、巍峨泰山,聚焦天下大事,倾注赤子情怀;播放《天下父母》、《让世界充满爱》、《焦裕禄》等思想教育专题片;观看《流泪的花季》、《交通安全启示录》、紧急避难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专题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小小荧屏闪耀自然之美,传递科技之光,激荡爱国之情,传授生存本领,普及法律知识。
三、创建绿色网络空间,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一些学生家长谈“网”色变,抱怨网络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的严重困扰。其实,“当代学生注定伴随互联网成长”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网络是新技术,是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现代方式,不掌握这一人类最新成果的人不可能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变“堵”为“疏”,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让我们的学生视野更为广阔、胸怀更加博大。学校要对网络运行规则不断加以规范完善,并加强技术上的监控,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的、不良的信息入侵校园。如上网者必须用自己真实身份和密码才能登陆校园网,此举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减少网上不负责任言论出现,杜绝使用侮辱性、谩骂性的语言聊天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和后果。学校要构筑网络防火墙,对外部入侵实施检测,保护校园网站的安全。同时要改变目前学校网站形式呆板、内容乏味、模式雷同的缺点,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校园文化、各类竞赛成绩、学生喜报等进行编辑制作,以增加校园网站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源头上给校园网络文化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家庭上网的辅导工作,倡导家长对子女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避免孩子在家里独自上网和私自去网吧。家校联手,共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其落在学生后面抱怨网络的负面影响,教育者倒不如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开发出更加丰富而有效的德育资源,借助网络的翅膀为青少年开拓出一片自由创新与实践翱翔的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