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课堂”常态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7: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如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老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同学们走进超市,有的购买学习用品,有的购买生活日用品,有的购买蔬菜等等。在课堂上,同学们将自己购物的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有的同学说,我在购物时注意到尽量购经济适用的物品,有的同学还介绍了购物时还要注意食品的营养。当老师提问到:购物时还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购“三无产品”。师紧接着问:“什么叫‘三无产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厂址,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就是‘三无产品’。”同学们通过走进超市,把教学内容和要求融进了实践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七年级《规则》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了解安全常识,注意交通安全,懂得上学放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在收集交通标志的过程中了解交通常识。课前,老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到街道上观察、体验、感知。学生通过听、看、学、收集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应如何过马路才安全。在课堂上,学生还当起了“小交警”,告诉同学们过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要识别红绿灯的作用,行人应靠右行走等教学内容。如果这节课就按原本叙说,那么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怎么也感受不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在课前课中,学生通过“认识交通标志”、“学做小交警”、“唱儿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知识,落实了行为。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真实地感知到什么是规则及规则的作用。这种感知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的。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欲,让学生真实体验,回到自然生活,感悟常态生活,让学生真正感觉学习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4 0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