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播种春天》说课稿--品德与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场白: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二《播种春天》。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播种春天》这一节课选自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对第二单元中“春天在哪里”、“我们播种春天”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儿童通过活动,感知春天、赞美春天,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内化为儿童的品德,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新课标轰轰烈烈推行的今天,《品德与生活》的教材不再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讲授,它是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教师要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儿童实际,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我对《播种春天》的设计,也是我为探索《品德与生活》新的教学模式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2、教学目标:
新课程规范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目标:让儿童充沛感知春天独特的季节特点,培养儿童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认知目标:让儿童全面、详细地了解春天里人、事、物的季节特点,认识各种植物种子。
能力目标:培养儿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播种的基本技能。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和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认知水平,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活动,让儿童感知春天、赞美春天,并在实践活动中将这种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内化为儿童品德,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
4、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种子。
二、说教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活动设计充沛体现了这三个特征,特别是开放性这一特征。
1、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它特别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和其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它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伸。
首先是活动时间的开放性。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知、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课前,教师安排小朋友们完成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请小朋友们课前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到社区里搜集各种植物种子。通过课前活动,小朋友们和春天、和大自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并且获得了真实的感知与体验。
其次是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在这一节课的活动中,小朋友们从教室里走到了操场上,这就打破了保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精神要求,同时也符合小学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
再次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课内的播种活动结束后,这个活动并没有因为课的结束而结束,紧接而来的是课后对种子的照顾、观察、记录,小朋友们在课后悉心照顾晕些种子,将课内活动延伸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在课后的活动中仍能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2、合作探究与实践体验教学法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以发展儿童的发明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并享受发明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探究“怎样播种”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法,让小朋友们发明性的解决问题,展现并提升他们的智慧。
除此而外,考虑到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直注意使用生动有趣的激励机制。例如,我在自身的班上上这一节课时,有一个小朋友在描述自身观察到的春天时这样说: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树都发芽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连小青蛙也睡醒了,“呱呱呱”唱起了歌来!春天可真美呀!教师评价这个小朋友: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小能手,智慧花瓣送给你们小组。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小朋友们,激活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说教学过程。这一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教学环节:歌曲引入、感知春天――赞美春天、抒发感情――播种春天、实践体验。由感知春天而酝酿情绪,由赞美春天而抒发感情,由实践活动而内化品德,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儿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这就具体的来说一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1、歌曲引入、感知春天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标明,兴趣是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上课时,教师用一首《春天在哪里》引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拍起手、唱起歌。这首歌是小朋友们在这一学期的音乐课学习过的,这首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充溢童趣,在活动前播放,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同学情趣,又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感知春天”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歌曲结束了,当小朋友们还沉溺在歌曲的优美旋律中,意犹未尽时,这时教师谈话一样自然简洁地提问:这首歌在唱什么?
“春天是什么样的?”由此引入“感知春天”的活动。一问激起千层浪,有了课前观察的铺垫,此时的课堂成了小朋友们自我发表的天地,顿时,教室里竖起了一双又一双的小手,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比较全面地了解小朋友们对春天已经有了多少感知,同时也便于自然地引入教师准备的课件。为了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我在班上上这节课时,在这一环节,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描述着他们眼中的春天,用他们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展示着他们找到的小蝌蚪、小蜗牛、甚至是一片树叶、一株小草……整个教室充溢了浓浓的春意,教室里洋溢着童话般美丽的春天的气息。这时,教师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将小朋友们带入了真实的生活世界,面对此情此景,小朋友们情绪高涨。
2、赞美春天,抒发感情
“面对这样美丽的春天,你想怎样赞美她?”至此,同学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从他们的渴望的双眼、从他们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完全沉溺在春天充溢生机与活力的美丽景色中,内心高涨的情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一触即发。教师和时地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情绪抒发的舞台,让更多的小朋友能在这个舞台上“一吐为快”。这就是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赞美春天,抒发感情”。小朋友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得到了最好的渲泻,教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经历了一次真切的情感交流。
3、播种春天、实践体验
教师出示课题、播放课件……农民春耕的课件将小朋友们从美丽的春天带进了繁忙的春天。
农民伯伯们在春天忙着播种,小朋友们自然地想到了抽屉里自身搜集来的种子,于是,小朋友们热热闹闹地开起了“种子交流会”。在教室这个环节时,我所教学班级的小朋友们让我这个老师大开了眼界,小朋友们带来好多好多种子,有芝麻、土豆、向日葵、苦瓜,甚至还有牵牛花的种子……各种各样的种子让人眼花嘹乱,这远远不是一个教师能在课前准备的,在这一刻,小朋友们潜在的学习能力流露无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身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身获得胜利,期待体会发明的快乐。因此,在研讨怎样播种时,教师让小朋友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地引导、协助,最终得出正确的播种方法。
活动到这一环节时,教师组织小朋友们评比智慧之花,对前面各小组小朋友们的表示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室外活动作好准备。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与其“直白”式的说教、收效甚微,不如让小朋友们亲自去实践,不论失败与胜利,都将是小朋友们珍贵的收获。于是,教师和小朋友们来到操场,亲身实践播种的方法是否正确。在这一刻,教师和小朋友们完全融为了一体,操场上不再有教师、不再有同学,有的只是辛勤的园丁。这一刻,小朋友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豪、满足的。
最后,播种活动结束了,教师提出希望:请小朋友们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好好照顾他们,让种子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快乐生长!
四、板书设计
我这一节课的板书分为两大局部,第一局部是课题,在第三个教学环节“播种春天、实践体验”中直接出示,揭示本课活动主题。第二局部是四朵智慧之花,这是整节课主要的组织教学手段,用智慧花的花瓣作为对同学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同学。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7: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