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神奇的小针》公开课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小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神奇的小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活动内容,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板块,二级目标是“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具体探究能力训练。

好问、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该单元开篇便设计了《神奇的小针》这一“做中学”活动,从学生动手制作神奇的小针引入,在激发探究兴趣的活动中,发现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的猜想,为下面《有趣的磁铁游戏》埋下了伏笔。学生通过阅读《指南针的家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体会到小针的“魔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能动手自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2、引导学生对自制指南针出现的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3、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养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制作有“魔力”的小针,对出现的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实验法与引导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另外采用了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因为本节课以综合探究为主,所以教学准备分为:

1、让学生会做有关实验。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很好的从实验中发现“魔针”具有魔力并牢牢掌握与之关联的理论知识。(自主探究)

2、让学生会在实验仔细观察,只有观察,才能发现实验中的新现象,并感受发现的快乐。(观察分析)

3、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从交流中让我们的观察更仔细,让我们的知识更完善,即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小组交流)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演示实验用:缝衣针、磁铁、泡沫塑料板、水槽或小水盆

分组实验材料:缝衣针、磁铁、细线、活动记录单、笔

2、辅助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从生活实际入手,从探讨缝衣针的用途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缝衣针的探究,为用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做铺垫。、

1、教师出示缝衣针:同学们,这是什么?(缝衣针)一根很普通的缝衣针,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吗?

2、让学生列举缝衣针的用途。

3、教师: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就有这么多的用途。今天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它变成一根有魔力的缝衣针,使它具有新的用途,好吗?

(二)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制作有“魔力”的小针,采用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有效的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小针的磁性进行猜想和验证,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制作“魔力”缝衣针。为了让学生展开有序的制作活动,提高制作效率,通过以下手段来达到

1、教师出示课件,用图解的方法讲解磁化缝衣针的方法。

2、让学生按方法磁化缝衣针。(注意:不管学生用磁铁的哪一极摩擦缝衣针都可以。)教师巡视。

(三)总结交流,汇报结果

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是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代表所在的小组进行汇报,在交流中就自己小组的研究过程、结论等进行相关的阐述,提高学生对实验数学进行综合分析、概况和表达的能力。在总结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知道我们这一节课开展了什么活动,掌握了什么技能,知道了什么知识。

1、经过我们的制作,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具有了新的魔力,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2、谁来说,我们的“魔针”有哪些魔力?

3、“魔针”的魔力是谁给的?写在“研究报告”上。

4、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说说磁铁有哪些用途,介绍指南针的家史。(出示课件)

(四)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作业布置:

1.回家之后把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或别人。

2.自己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3.每人一份作业单,按要求认真独立完成。第二天课前五分钟进行互评,小组长记录本组成员的表现。

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练习,知识拓展的目的。

整堂课的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真正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09: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