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科学《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小缆车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我看了陈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收获甚多,陈老师为我州《科学》教学提供了一节成功的课例。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拉力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前概念”,使学生重新组合“力”的概念。

                  1、充分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引入自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识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列举亲身感受的事例,如老师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车吗?”同学们回答说有“马车”、“自行车”、

                  “摩托车” 、“磁悬浮列车”……,老师继续追问 “你们在什么地方坐过缆车?”

                  同学们回答说“我是在广州坐的。”、“我是在重庆坐的”……

                  2、借助课件,激励没坐过缆车的同学学习制作“小缆车”的欲望,学生自主经历建构概略的过程。

                  3、师生的示范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如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玩具车作示范,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它是以什么作为动力的?”使学生建立了初步

                  “动力”概念,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二、引导学生全心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小组合作,挖掘对重力的初始概念,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对安装小缆车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探究,形成对小缆车运动更深刻地认识,以提高学生对重力概念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猜想、实验、对比等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素养。

                  1、重视了全员参与,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方法、步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实验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耐心地指导研究,围绕“如何设计安装小缆车”、“大小不同的拉力使小车的速度变化怎样?”、

                  “如何知道小车运动的速度快慢情况?”、“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什么要多次进行实验?”、

                  “如何使小车自己运动起来?”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组装,利用铁垫圈产生的拉力,认识了重力;再通过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用数据事实来分析、交流、描述、验证“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

                  “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体验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验证的方法,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

                  3、注重了课堂生成的把握。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教师及时应变,适时点拨。如学生在实验中记寻时不准确、变量控制不科学等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对运动和力的正确认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原有的科学概念,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和谐,老师的鼓励是语言、是眼神、是表情、是行动,构建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

                  2、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合作、去操作、去探究,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和意志。

                  3、教师耐心倾听不同层次学生的见解,培养了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做人素质。

4、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不断修正自我认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08: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