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耿雯   

  每个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但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所以成长才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先成长才能够成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作者从生活中摘取许多有意义的小故事,加以修饰,一篇篇引人入胜,光彩夺目的成长小故事跃然纸上,他给我们人生无数的启迪,他给我们人生带来意义,让我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就先要成长。

  在这些故事里,有欢笑也有悲伤,有激情也有怅惘,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热泪盈眶。在这本小书里,我们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父母、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子女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奏鸣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著名人物李开复曾说过: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但是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这部书并不为过,他是孩子最好的启迪书,是一本值得永久纪念的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04 | 只看该作者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读后感       周莹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读完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感触很深, 对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进行了很多反思。 “ 成功 ” 是很诱人的两个字眼。一提到成功,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事业有成,财富满满,家庭幸福。说通俗点,就是有钱,有权,有势,有美女。于是,为了成功,莘莘学子们便会吃尽 “ 十年寒窗苦 ” ,因为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

  可是,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并非所有“ 有志者” 都能“ 事竟成” 。当代社会残酷的竞争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淘汰。人们尔虞我诈,互相攀比。人们好像开始觉得,把别人比下去了,自己就成功了。在学校里,比分数;在社会上,比地位,比收入,比学历;孩子的家长,还要互相之间攀比自己的孩子。其实,在学校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学生组织里,例如学生会、社团联、班委会等等,一些学生竟能用尽心机,争权夺位。也许他们心里想着,“ 他都做了个正的, 那我就要去弄个副的当当,不能太逊了”, 等等。社会上,更常见了,在生活中也到处都是,不过却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为永远都比不完,越比心里越不平衡。

  阅读着书中一个个成功个例,不难发现他们的风光背后是不懈的求识和踏实。就如 “ 深蓝” (—— 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本特。 拉尔森的计算机)之父,许峰雄,他在研发的8 年中每日工作时间都超过16 小时,其间无数的失败、无数的烦恼、无数的不眠之夜、无数的惊喜促使他最终成功的研制出了深蓝。从书中你能深深地领悟到,表面的风光并不代表什么,关键在于内心世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不朽的成绩。

  作为一名独生子女,最大的感慨是父母对我的期望,这种期望常常让人产生莫名的压抑和痛苦,并且,这种感觉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强烈。 “ 压力源于赞誉和期望,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有至少50% 的孩子不能让自己解脱出来,紧张,烦躁,心虚,恐惧的情绪包围着他们” 于是,书中提到的这点不禁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和思考。难道是父母就不该对他的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师王坚给出了让我豁然开朗的答案 “ 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期望,而在于怎样表达期望。” 如果父母一味的只关心“ 今天考了几分?” 一再的强调“ 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那么他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自然会失去很多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也将渐渐的走向堕落和失败。所以,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引导者的父母能用一种适当的表达来和孩子沟通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

  常有人抱怨 “ 既是自己的兴趣又能赚钱的工作压根找不到” 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因为它就像是一个模子,对每一个人实行的教材是一样的,评判标准是一样的。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论孩子是否喜欢,从小就带着他们随大流,“ 补课风” ,“ 流学热” ,一浪高过一浪,他不懂得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别致,这最终必将导致社会同类型人才供大于求而另一部分行业出现人才紧缺的现象,在一番激烈的竞争后,多数孩子为他们父母的盲目和攀比付出了的代价。书中提到的唯一一位女性“ 微软小子” 潘正磊说的话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想的就是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有了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

  “ 成长 ” 这两个字可能没有 “ 成功 ” 那么诱人,但是却比 “ 成功 ” 更有分量,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主要观点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 “ 打败别人 ” ,而是 “ 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 。上帝造人,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很完美的一面。我们没有必要去遵循一个统一的规则来定义什么是 “ 成功 ” ,什么是不 “ 成功 ” 。 本书中30 个“ 微软小子” 的成长故事证明了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 打败别人” ,而是“ 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 “ 成功 ” ,而是应该认清自己,发掘自己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强壮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09 | 只看该作者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读后感   曹丽芳  

  最近我读了一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专著。作者凌志军,他出版的八部著作,全部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还以英文、日文、韩文和繁体中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说过这么的一句话——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但是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位八岁孩子的母亲丹尼曾说过——这本书不仅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所以这本书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的命运。

  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记录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人才、社会的记录与总结。作者从微软亚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员的成长历程中采撷一些平凡但隽永的小故事,以他独特的视角切入,使这些质朴、平凡的小故事变得精妙独到、意味深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30个“微软小子”成长过程中的欢笑、悲伤、激情、惆怅;我们看到了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孩子,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的奋斗历程。作者希望借这本书,改变国人对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在这本书的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本书一共有八个篇章,分别是“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大师在哪里。讲述了一些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天才们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让家长们知道怎样培养孩子,让老师知道怎样完整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自信。我个人认为不但学生、家长、老师需要关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成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美国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他拥有最先进的教育体系,并能通过该体系吸引全世界的杰出人才。美国的教育体系,不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头脑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凌志军先生希望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这应该是中国教育体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认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帮助和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本书中的许多故事的确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长和我们老师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同时也让我领悟到对每一个孩子也绝对不能放松。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应该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欢做的’。”教育自己“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13 | 只看该作者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穆桂鹤

  一直在读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凌志军先生所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 ——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同。

  先来回顾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中介绍过的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曾经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但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

  ”成长“—— 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成长,成功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可以没有成功但不可以没有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一定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感谢 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教会了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如何去教育学生。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东西,那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

  谈一段发生在我的课堂中的案例《欣赏课的启示》:

  这是一节数学欣赏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17 | 只看该作者
初步认识过”圆“,该来欣赏由”圆“构成的美丽图案了,想到我教的孩子们个个心灵手巧、思维活跃,我决定放弃原定的教学计划,变”欣赏课本上的图案“为”自己设计一幅以圆为基本图形的美丽图案“,我将这项实践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课前,教室热闹非凡,原来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向伙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了。

  上课铃响了,我从孩子们的眼睛中看到了满心的期待。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只见小手个个高举。

  我不得不佩服这群小天使,他们设计的图案都很漂亮。每展示一名同学的作品,教室都会有或高或低的掌声响起。

  ”宋鑫,老师期待你的作品,请到这里来展示一下吧。“看到这个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言不语,我以为他没做这项实践作业,所以我叫住了他。他倒是无所谓的样子,从抽屉里掂了一张纸片便走上讲台。

  ”天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什么啊,一点都不美!“

  ”色彩搭配也不好看!“

  没等我开口,台下同学已经七嘴八舌地评价着,尽管是窃窃私语,但我能感受到大家不看好他的设计。我瞄了一下这幅设计,图案确实不美:没有按要求设计在我发的图纸上,而且图案中有几个圆没有用圆规来画,整个图形看上去也不对称,虽然上了色,但是粗糙之极,更谈不上色彩搭配了。

  这家伙!我很生气。

  ”谁愿意来评价一下宋鑫的作品?“

  ”涂色时,颜色出格了,很粗糙!“

  ”不对称,所以整幅图看上去不美观。“

  学生的批评,倒是让我觉得他该受到这样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2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学习委员高莎莎也参与了评价,”其实这幅画挺有创意的。要是能设计在您发的图纸上,色彩搭配上再下点工夫,也是一幅不错的图案。“

  我先是愣了一下,但学生们并没有觉察到莎莎这句话带给我的一丝触动。只是刚才叫嚷的同学已经渐渐没了音儿。再看看旁边的宋鑫,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像刚才那样神气十足了。

  我把握这个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通过高莎莎的这句点评,我看到了她的心灵闪光点,我们应该感谢她,感谢她教会我们如何去包容别人的不足,同时又怎样看待他人的优点。希望大家都能向她学习,不仅会欣赏画,更会欣赏人。“

  我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欣赏课。

  我所做的,是大家经常都在做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不能忽略课堂上类似这样的细节,因为它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再回到成才与成功的关系上,在 ” 人 “ 这个庄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长,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27 | 只看该作者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么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偶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横岗拨弄更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需要付出很多细节的引导,一点一滴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教育机智的灵活应用,让孩子们从老师鼓励的话语中找到自信,看清自我。明白自己只要努力也能爆发出很大的潜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是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当然挑战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一定每次挑战都能成功,但是我们要想最终走向成功,就一定要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尝试,每做一件新的事情都需要冒险。冒险的精神、承受失败的能力都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对于失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次考试全班第一名,下次考试可能就会全班第十名,但是他们依然能够笑得很灿烂。但是回到家就不行了,面对家长的暴风骤雨,他们开心的笑容收敛了,阳光的心态变得胆怯了。

  去年我教一年级的数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一年级的孩子单纯可爱,他们就像一股清泉,没有什么杂念,对待学习他们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课堂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从来不会考虑自己说出来之后,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让我很尴尬。课堂上不论他们会多少,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还会从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我!老师,我!“但是真正等老师喊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竟然瞠口结舌说不出来。而且还会不好意思地扰扰头做回座位上。看到孩子这样的表情真的感到孩子多么可爱,多么讨人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2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