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春娇主任的高效课堂之五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13: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春娇主任的高效课堂之五问
王春娇
这段时间,听了不少好课。课之所以被大家认为“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课堂贯彻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结为“五问”:
一问:“学习目标”为何而示?
“学习目标”是否要出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权知道他们一节课要做什么,且让学生时刻心有“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和方向。但学习目标的出示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抄到黑板或小黑板上,还可以口述。多数老师都有了目标教学的意识,也有把目标出示给学生,但不少老师在出示学习目标的时候,或是口头说明一下;或是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让学生读一遍,就过了;或是抄到黑板上,学生也读一遍,就擦掉了。——当然,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只是,课堂教学越是往后,师生目标意识越来越淡薄,终至不再提起,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意义和效果不大。那么,怎样出示“学习目标”才有效?我以为,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示目标,都要记得在课堂教学始终适时“点标”或“亮标”——“点标”即口头复述学习目标,“亮标”即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反复将学习目标“亮”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课前“示标”,课中“点标”或“亮标”,课后“回标”——回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意识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意识更加清晰。
二问:学习小组为何而分?
到了不少学校,都有分了学习小组,最少三四个,最多七八个,大家围桌而坐,很有小组学习的意味,但是好多节课听下来,发现这样的“围桌”更多的是形式,没多少实质意义:一是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二是简单的问题也“讨论”。那么,怎样的学习小组才有意义?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习小组为何而分的问题。一句话,分学习小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因此,这样的课堂恰恰要求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思考、研究、互助;教师努力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合作探究的必要;简单的问题,不必教师说,也没必要花时间来做无意义的“合作学习”。明白了这些道理,分学习小组的时候,就不会简单地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就OK了,而会考虑到怎样分组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习小组的分法就显得有些“松散”又有些“玄机”:松散在于,小组的成员可能不固定;“玄机”体现在分组的“用心”——根据学科及学生的学习或性格特点来分组员。一般说来,学习小组成员中,学习有优良中差的,性格有外向的也有内向的;以动带静,以优推“差”,以思促学,以小组互助形式提高组员的整体水平。这就是分组学习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13:00:42 | 只看该作者

三问:学习小组的分为何而评?
感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对学习小组的打分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忽而一分两分,忽而五分十分,或是课堂中途突然想起,随手就在黑板上画“正”字;课上完了,分数也就不了了了。这样的打分不仅没有意义,还浪费了时间。那么,怎样打分才有意义?先要弄明白:你为何给小组评分?是为了激励。用打分的形式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能力,提起每位组员学习的劲头,这才是评分的意义。所以,课前要交代清楚评分规则、评分形式以及评分作用。课后要有总结,凭分值论高低,条件好的,可以发点小小的“奖品”,以此鼓励,皆大欢喜。当然,如果班级或学校有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并能跟进落实会更好。比如琼中思源学校,该校的学习小组组建得比较好,学校的评价机制很细致,细致到每节课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打分。打分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小组内自评,一种是小组间互评,还有一种是老师评。这些评分有什么用呢?用在周评、月评、季评或是学期学年一评,用在“学习之星”或“先进学习小组”之类的评选上。这些做法值得学习但可能不容易做到,大家可以视实情而定。
四问:导学案是为教学而用还是为练习而用?
不少教师都进入一个误区:把导学案发给学生,然后课堂围绕导学案进行,结果一不小心,课堂变成了“练习课”。我向来是不主张课堂上给学生发导学案的,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基于以下原因: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主题,务必要结合文本进行教学,而给学生发导学案,师生极易被导学案牵制,把活生生的课上成硬邦邦的练习课了。我以为,导学案与多媒体、学习小组的作用几乎是一致的,都是教学的辅助,都是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的!由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实情,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要学到什么,怎么学。关键是学生怎么学才能学得牢,学得深入,这需要教师下功夫去研究学情,研究“引导”的方法,“导学案”由此应运而生。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第一,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自己把握即可;第二,导学案必须突出“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语”要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学生一看就清楚;第三,导学案不可脱离文本单独使用,文本为主,导学案为辅;第四,课堂练习题未必通过“导学案”来呈现,可以用多媒体、黑板展示练习题,也可以用课后练习题,还可以使用海南省统一发放的练习册(这是必须的)。
五问:教师,你该如何让课堂安静?
课堂的“安静”,不是常规说的“教室里掉根针都能听见”的那类,而是指,学生活动的时间里,教师少说或尽量不说,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安静”的时空里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交流。但是,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要么,老师从头说到尾,课堂里尽是老师的声音;要么,老师问题才发,立马就让学生回答,连思考的空隙都不给;要么,老师提出了问题,也给一定的时间,但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仍在喋喋不休,叮嘱这叮嘱那的,怕学生听不明,想不到。这样的课堂,都是“不安静”的,相信多数学生很烦。那么怎样让课堂安静呢?第一,学生一看就会的不用讲,书本上有的让学生自己看;第二,学生自学不会的,让他们学会寻求伙伴相助(“伙伴”可以是老师、同桌、邻桌以及班里任何一位同学,再广一些,可以是学校里任何人);第三,教师要提前把要求说清楚,避免在学生思考过程不断地提醒;第四,要舍得给学生留足时间,学生学会了比什么都重要;第五,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老师要重点讲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是学生靠自己能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之,尽量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你少说一分钟,学生就多了一分钟的机会;你少说十分钟,学生就多了十分钟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各项能力将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人”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1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