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教版8册美术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教版8册美术教学设计
朝霞和月夜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知识,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
2、 能运用冷、暖不同感觉的色彩,描绘出不同视觉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 教学重点:
传授十二色轮知识,培养辨识、比较暖色和冷色的能力。
三、 教学难点:
利用色彩所句用的冷、暖性表示出“朝霞”和“月夜”。
四、 课前准备:
幻灯机、红色膜片、蓝色膜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
色彩是美术的语言
我们从三年级开始、系统的学习了色彩知识。你知道的色彩有哪些呢?
色彩的基本性是三原色是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混合可成三间色。
那么色彩能不能表示情感?
2、 观察讨论
(1) 观察书中彩照
谈谈日出前后东方出现彩霞时的迷人色彩
再请同学详细的说说月光下的夜景,并指出每幅照片中的主要色调
(2) 出现色轮
红色、橙色、黄色等称为暖色
蓝色、青色、紫色等称为冷色
(3) 放映幻灯片------一张普通的风景画。盖上红色膜片后,观看画面的色彩效果变化。取下红色膜片,盖上蓝色膜片,观看画面色彩变化。
问:请同学们谈谈打上红光和蓝光,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
在视觉上、心理上、情感上、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什么哪种色调?
3、 欣赏课本中的绘画作品,指出哪些画用暖色调?哪些用冷色调?为什么?
4、 安排作业:
(1) 画一幅《朝霞》的作品。
(2) 提示:应选哪些颜色作为画面主要颜色?
(3) 作画方法:蜡笔水彩
5、 同学作画,教师辅导
6、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1、 点评上节课作业
2、教师小结:
暖色给人温暖、明亮、前进的感觉
冷色给人以寒冷、阴暗、退缩的感觉
3、 大家取出所带的红色和蓝色的糖果包装纸
先用红色的一张放在桌前,看窗外的天空、树木,室内的墙壁、桌椅,都
带上了什么颜色?
4、 课本中的十二色轮。将十二种色彩有序地排列成轮形,请同学们分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
5、安排作业:
(1) 用冷色调画《月夜》
(2) 注意画面中用哪些色彩为主?
6、作业展评
7、 小结:
我们学习美术,就要掌握一些色彩知识,这样才干使我们的话耕具有情感和美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 逐步发展同学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近真实。
三、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四、 课前准备: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
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示这些事物吗?
2、 讨论:
?) 评论在纸上表示的事物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3、 新授:
(1)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出示课题)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
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
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
间距离对物体色彩和明显度所起的作用。
(2)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
么变化?(疏密、色彩)
4、指导同学作画:
(3) 先找到消失点。
(4) 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5) 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置好各条竖线、斜线。
(6) 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示出来。
4、 同学作品,教师巡视
5、 小结。
第二课时
1、 讲评上节课作业
(1) 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2)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 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 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平面上表示出来吗?
4、 选择典型、简单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同学描绘
5、 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艳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6、 同学作画、教师辅导。
7、 安排课外写生练习、描绘各种体现透视现象的画面。
8、 作业展评。路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透视原理,能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路。
2、 通过画路,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表示力,提高描绘写真的技能。
3、 从画路中培养同学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 教学重点:
在写生《路》中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有透视效果的一条路
三、 教学难点:
观察力和表示力的培养
四、 课前准备:
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
什么叫透视现象?
2、 出示范画:
问:画中的路为什么看上去很*真?
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3、 师生讨论,并演示画中道路的透视现象
(1) 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的画面
(2) 在画面中画出地平线
(3) 定出一点作为视线的消失点
(4) 在投影仪上,用投影片来演示透视效果图
(5) 变换底边两点的位置和距离,就会出现不同视觉效果的路面
(6) 以上都是直的路,假如是弯曲的路,可以怎样表示呢?
(7) 通过这些演示,你发现了在画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安排作业:
选取书本中透视想象准确的线描写生,进行临摹
注意画中远近景物的变化
5、 学会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6、 小结
第二课时
1、 讲评上节课作业
2、范画讨论:
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近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色彩灰暗、朦胧。
3、 指导写生:
(1) 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
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2) 对照。选取景框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如,地平
线、道路的透视线和树木、建筑物等的方位,高度、面积。
(3) 描绘。重点描绘,保存有代表性的烘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
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4) 设色。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依据自身喜爱,用不
同色调处置。
4、 作业展评
5、小结主次分明的构图
一、 教学目标:
1、 传授主次分明的构图知识。
2、 通过教学,使同学在布局时,能正确处置描绘对象的主次关系,更好地表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二、 教学重点:
传授主次分明的构图
三、 教学难点:
构图布局时主次关系的处置
四、 课前准备:
1、 挑选构图主次分明和主次不分的同学作品若干幅
2、 图片或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揭示课题,引入谈话:
(1) 出示课题
(2) 问: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指作画者为了表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内,布置和处置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3) 构图要处置好主次关系
2、 出示同学作品
评一评:哪些画在构图中做到了主次分明?
哪些主次分明?
3、 出示图片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这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动动脑筋,将大幅画变成小幅画,做到每幅小画中有一个主体,同时又要使这幅小画画面坚持美感。(请同学上来取景)不好的话,还可以怎么改?
4、 欣赏书中的范画
讨论:说说你最满意的是哪一画?为什么?
5、 课堂练习
根据书本中图片或教师提供的参考图片,依据主次分明的构图法则,取一个符合要求的画面
6、 同学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辅导时渗透构图中,注意构思、主体、宾体、变化、统一、对称均衡等构图法则
7、 小结
第二课时
1、 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哪些作业做到了主次分明了?
哪些做的还不够?
2、 讲授构图要点
突出主次分明,即主体和宾体要明确
在风景写生中,应取一个小的景点
静物写生时,如几件物品组合,宜少不宜多,物品最好有内在联系。
主体应在画面中重要位置(中间略向右、左),面积占画面的三分之一左右。
主体应作精细描绘
3、 修改作业
4、上色
处置好主体、宾体的色彩深浅、浓淡问题
5、 作业展评
6、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构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记:蔬果写生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用写生的方法较真实地描绘出蔬果的形象。
2、 从写生练习中培养同学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表示对象的能力,提高描
绘静物的技能。
3、 从蔬果写生中,培养同学审美能力和热爱农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以实物为直接描绘对象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较真实地描绘蔬果,培养观察和造型能力
四、 课前准备:
幻灯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过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不
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比较高,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这些水果和蔬菜不只能供我们吃,还能作为我们画?瓷?亩韵蟆?br>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些蔬菜和水果。谁能说说写生什么意思?
2、 教学新课:
(1) 看书上的照片,师生讨论:
A、 这些照片上有些什么蔬菜和水果呢?
B、 哪个物体是主要的?为什么?
C、 哪个物体次要一点?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在画画时,要把主要的物体布置在画面的中心稍后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点的位置,而次要的物体放在画面的旁边稍后一点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的构
图。
(2) 看书上的范画,师生讨论:
你觉得这些画喜欢吗?为什么?
师小结:这些画构图做到了主次分明,用色准确,而且画中的物体大
小比例恰当,我们在作画时也要注意这些。
3、 安排作业,提出要求
选择书中的照片,进行写生
步骤:
1)、先仔细观察物体,包括形状、位置关系
2)、笔画出基本形状和基本位置
3)、深入刻画
4、 同学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蔬菜水果。大局部同学都比较认真,其中有些同学画得很不错。(展示同学的优秀作业)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缺乏之处,比方,比例不够准确,画得太小,画面不够丰满,没有做到主次分明的构图等等,这些缺点同学们待会儿要仔细修改。
2、教学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要在修改铅笔稿的基础上进行上色。除了给蔬菜和
水果涂上颜色外,还要给画画上背景。
看书上的范画,提问:
你觉得蔬菜和水果与背景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
师小结:在画的时候,要注意背景色与画面主体的协调,要突出画面的主体,不要与画面的主体混在一起。
3、同学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同学作业展评。
课后记
剪个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简直的一般*作方法,能剪出小动物的可爱形象。
2、 在学剪小动物的过程中,训练动手*作的技能。
3、 培养对剪纸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传授剪纸方法,要求同学剪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剪纸作品。
三、 学重点:
动手*作能力的培养
四、 前准备:
幻灯机、剪刀、刻刀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呢?
小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都要保护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剪个小动物。(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授:
师:下面,我带来了三个剪好的小动物(幻灯出示)马头、刺猬、猫头鹰、在造型上都作了夸张。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各有哪些明显特点?(马头、方形 猫头鹰、圆形 刺猬、三角形)
师小结:马头的颈、眼均成方形,所以我们在剪刻时,线条要直。猫头鹰突出圆形,剪时要剪出平滑的曲线,刺猬的催、眼、脚都成三角形,所以剪时要剪出尖峰。
教师讲解步骤:
1、 画稿。画准形象,线条要简洁、准确、丰满。
2、 刻。细心地刻作品中比较细小的局部。
3、 剪。要剪地光滑,依照画稿的轮廓线剪。
4、 粘贴。作品的反面涂上胶水,再将本子按上去。要贴平整。
(三)安排作业:
临摹或发明地剪个小动物
(四)同学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花篮的花儿香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能用对称的方法,剪出一只美观、漂亮的花篮。
2、 在剪花篮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提高发明实际美与艺术美的能力。
3、 培养对剪纸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剪一只造型美观、细巧工整的花篮。
三、 教学难点:
剪纸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剪出较细腻、美观的花篮。
四、 课前准备:
幻灯片、范作
五、 教学过程:
1、 评价上节课的作业:
展示同学作品,总评上节课作业 ,找出问题。
复习剪*作要领
2、 分析:
上节课所剪的三只小动物,造型上有明显特征,分别用方、圆、三角形构成,这也是剪纸中常用的表示方法,我们假如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曲和直的线条,就能剪出更精美、更复杂的作品。
一般来说,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从课文中找一找,花篮由哪些简单图形变化而成?
3、 花篮的剪纸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将纸对折,这条新的折痕就是对称轴,那么我们画花篮时只画半只
就行了。
4、 如何使花篮更美?
(1) 花篮的造型
(2) 蓝中的花儿
5、 同学制作
要求:花篮造型美、做工精、花朵多。
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展评:
从造型、设计、做工三方面评价
课后记:
穿裙子的小女孩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法,提高剪纸技能,能独立剪出身穿裙子的小女孩。
2、 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提高同学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同学从小热爱生活的感情。
3、 进一步培养同学对剪纸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方法
三、 教学难点:
能剪一个穿美丽的裙子的女小朋友
四、 课前准备:
放大的范作几张
五、 教学过程:
1、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褒扬认真作业的同学
2、剪出好的剪纸作品的方法
教师根据同学的发言作适当归纳,并要求同学坚持发扬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作时出现的失误,力求达到精与美。
3、揭示课题,认真讨论本课的教材:
1.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 设计图稿时注意什么?
3. 怎样剪好这幅作业?
4、 展示发大的范作:
观察、比较每幅人物的体态、动态、服装、发式等。
看看剪纸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5、 讨论:
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一个穿裙子的小女孩
(1) 头部:近似圆形
(2) 身体: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上面一个倒三角形略小,下部三角形略大。
(3) 四肢:双手、双脚姿势对称
分析局部特征:
头——发式、五官
裙子——上部、下部
四肢——手的几种不同姿势、脚的不同姿势
6、 同学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粘贴作业:
将胶水涂在白纸上
将剪纸作品贴上去
课后记:
剪人像
一、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剪出一个男孩或女孩的正面或侧面的剪纸头像。
2、 通过剪头像的教学,培养同学对人的头形、脸形的笼统概括能力,提高认识美、发明美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同学对剪纸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运用剪纸的方法,剪出男孩或女孩的正、侧面头像。
三、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对人的头形、脸形的笼统概括能力
四、 课前准备:
正、侧面男女孩头像剪纸作品若干
五、 教学过程:
1、评价前节课学习内容,以提高审美能力
体态优美的作业
姿势优美的作业
裙子式样、花纹美观的作业
发式漂亮的作业
有表情的作业
剪得精细的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剪人像
3、 讨论正面头像的描绘方法
4、研讨剪纸法:
剪头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连接五官、线条加粗
先剪中间,后剪轮廓
5、头像的剪法,确定侧面五官的位置是关键。
可先画个略侧斜的椭圆形,再沿椭圆形边缘画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分成四等分,人的五官则集中在*下方的一个小长方形中。平视或俯仰变化时,五官也随着椭圆形的上下倾斜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绝不会超出长方形的1/4框定界限。
6、安排练习,创作一个头像的剪纸作品。可任意选择男孩或女孩,正面或侧面
课后记小猴头像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剪出不同形象的小猴头像,进一步掌握剪纸的技能、技巧,培养发明能力。
2、 在设计剪纸制作不同形象的小猴头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和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同学对剪纸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能设计剪刻不同形象的小猴
三、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发明力,提高审美能力
四、 课前准备:
放大的范作
五、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展示猴子图片,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谁能说说有关猴子的小故事?
说说有关猴子的生活习性,长相特征等方面认知水平。
教师小结:猴是一种机灵可爱的动物。那么用剪纸来表示猴的造型该怎样表示呢?
3、 展示放大的剪纸头像
引导同学进行认真观察,并抓住小猴的长相特征。
小猴头像特征:
(1) 与人类的头像相似
(2) 猴脸的特点:
脸部由三个圆形成,类似品字。如眼、鼻所处形成“心“形。
假如组合在一起,就变成猴脸
如图,最后,添画头顶、耳朵、嘴,猴脸就画成了
(3) 画小猴头像,注意做到线线相连
4、 剪正面小猴头像,用对称剪纸法。剪半侧面小猴头像,先剪中间,后剪外部轮廓线
5、设计不同的小猴头像
(1) 猴的头形外部轮廓不同,改变脸部五官形象
眼的变化、嘴的变化、耳、鼻形状的变化
(2) 变化脸部的位置
可以将(1)、(2)互相配合起来
6、同学制作,教师指导
7、作业展评
:餐具造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塑造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初步接触与人们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工艺美术。
2、从塑造餐具中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设计制作出成套的造型美观的餐具,训练动手制作能力,丰富想象力,发挥发明力。
3、 塑制餐具的过程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二、 教学重点:
要求同学能运用记忆和想象,以粘土为题材塑造出日常使用的餐具。
三、 教学难点:
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 课前准备:
橡皮泥
五、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橡皮泥来做餐具。
阅读课本,仔细观察各类餐具的造型特点。
2、讨论餐具的功能和造型特点:
(1) 盛冷菜用的——名称,形状特点
(2) 盛热菜用的——名称,形状特点
(3) 盛汤用的—— 名称,形状特点
(4) 盛饮料用的——名称,形状特点
(5) 盛饭用的—— 名称,形状特点
3、 你喜欢书中哪些餐具的造型?为什么?
4、选一种自身喜爱的餐具,进行仿塑
(1)确定餐具的基本型
(2)先塑出粗胚
(3)精心塑出餐具的造型
(4)美化
5、设计塑制全套餐具
6、几点*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餐具不可做得太粗、太大
(2) 粘土的水分不宜过多
(3) 造型要有新意
7、分组制作,分工合作
8、作业展评
哪一件作品制作精细?
哪一件作品设计有新意?做花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花瓶,从中掌握简单的造型技能。
2、通过花瓶的设计制作,培养发明美的能力,抒发爱美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用粘土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花瓶掌握简单的造型技能
三、教学难点:
记忆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课前准备:
彩泥、一根小圆棒,各式各样的花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彩泥制作餐具,这节课,我们将利用来制作花瓶。
2、展示各式花瓶,启迪同学的创作思路
这些花瓶的形体上有些什么特征?
花瓶可以分为:瓶口、瓶颈、瓶身三大局部
一般的花瓶都是对称的。
3、怎样动手制作一只花瓶?
(1) 先设计外形。可以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先剪花瓶的外形,从不同的外形中挑选最美的一只,作为塑制的模特。
(2) 要考虑花瓶摆放时的稳定性,塑制时底部应相当大些。
(3) 花瓶要插花,瓶颈应成管状,在制作时可先插入一根小圆棒塑或后只要小心抽出木棒,中间就有管形的孔。
(4) 为减轻花瓶重量,可以先用废纸团垫在瓶身内。
(5) 边塑,边观察修正
(6) 塑饰花纹
1) 刻花纹
2) 粘贴花纹
4、 同学制作,教师辅导
5、作业展评
哪一组花瓶设计巧妙?
哪一组花瓶制作精细?
课后记:在石块上画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石块上作画的技能,能根据石块的形状,画成一幅有趣的石块画。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
3、能根据石块的自然形状、花纹、绘制出情趣盎然的石块画,培养同学的审美情*。
二、教学重点:
教育同学利用石块的奇特形状和天然彩纹,设计、绘制有观赏价值的石块
三、教学难点:
收集形状奇特,适合画画的石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在溪畔、河滩、海滨,我们可拾到大大小小的鹅软石。它们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是大自然的杰作。今天,我们将学习在石头上画画。
2、分析讨论:
同学们,你曾经在哪些资料画过画?
你有没有在石头的感觉是怎样的?
猜猜,在石头上画画的效果和在纸上画画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欣赏:
我们可以怎样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花纹画画?
我们来看看老师手中的石头
这些石头上的画都是巧妙地利用了石头的形状
4、准备:
你能根据石块的形状,设计出较新颖的图案吗?
请你根据黑板上的形状、设计出石头的图画
5、 同学制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1、展评上节课所设计的石块上图画的画面说说:
(1)这样的图画是否适合石块的形状?
(2)哪些地方可以有所补充?
2、怎样在石块上画画呢?
(1)可以先用白色涂一层底
(2)先涂出大体的颜色
(3)再画眼、鼻、嘴等细节
(4) 应细笔勾勒
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颜料要厚不要加水
3、用颜料画完之后,把石块放在通风处吹干
4、 作业展评
比一比,哪一件作品最有创意?
哪件作品的制作细致精巧?
5、 作业展评各式各样的帽子
一、教学目标:
1、用写生的方式,描绘出帽子的结构特征,能较真实地表示帽子的形状、透视特征。
2、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动身,实际出一顶新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发明能力。
3、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发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用写生的方式,描绘当时常见的帽子
三、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从审美和实用角度,设计一顶新颖的帽子
四、课前准备:
油画棒、记号笔、帽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帽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为需要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就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帽子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想一想,这些帽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讨论:
(1)从你有记忆起,你戴过哪些帽子?说说帽子的特征。
(2)(教师出示一顶太阳帽)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帽子一般有哪几个局部组成?(帽沿、帽身、有的帽子有带子)
(3)说说你们带来的帽子有些什么不同?
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3、观察
(1)回忆写生的作画步骤:
先画出帽子的结构
再画出帽子上的细节局部
(2)挑选你喜欢的一种帽子
(3)观察外形、结构上的特点
4、(出示一顶常见的太阳帽)
请同学们说说帽子的特征个局部的形状特征和作用
5、指导同学进行写生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从外形、结构、比例、透视等几方面去描述
2、除了写生的帽子,不同时间、人物戴的帽子也不同
在戏剧中,可以看到古人所戴的漂亮帽子。它有明显的造型与等级的区别。
如皇帝、宰相、大臣、元帅、武将、兵卒、差役——所戴的帽子都有明显的差异。每一个朝代、服装、帽子都有变化。小小的一顶帽子,有特别的文化内涵。
3、指导同学设计新颖的帽子
(1)设计有特殊防护功能的帽子
(2)设计出外观造型特别美的帽子
(3)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帽子
(4)从帽子的结构、色彩、装饰、资料等方面去探索
4、民族、地区、时代不同,所戴的帽子也不一样。不同资料制成的帽子,外观不同,有它们独特的美。
5、指导同学分析、比较所设计的帽子,弄清合理与不合理的局部,使再造想象与发明想象有机联系起来,设计出更新颖的帽子。
6、作业展评小运动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运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描绘自身喜爱的体育运动的一个局面或描绘同学们参与竞赛的局面。
2、描绘小运动员竞赛动态,提高对人物画的表示技能,从构图的主次布置,加强同学绘画素质的训练。
3、鼓励同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点:
要求同学运用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描绘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中锻炼或竞赛的局面
三、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和激烈运动局面的表示
四、课前准备:
油画棒、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最近,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同学们都加紧锻炼身体,课间*场上可热闹了,出现了一个个“小运动员”。看看,同学们都在进行哪些运动?(教师出示图片)
2、谈谈你最喜爱的一种运动?
3、教师出示几种运动动作
(1)图片中的人物有可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
(2)你能画出哪些在运动的人?请你画一画
(3)把你所画的正在运动的人细节局部画清楚。
4、同学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构图有没有主次分明?
画面中有没有表示运动员的动态?
2、讨论:
怎样做到构图主次分明?
画面中怎样表示运动员的动态?
3、修改画面,直到满意为止
4、为画面涂上色彩,要求色彩鲜艳
5、同学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评
哪幅作业中做到了主次分明?
哪幅作业中充沛表示了运动员的动态?
7、安排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课后记:纳凉晚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用记忆画或想象画一幅有趣的纳凉晚会图。
2、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示童年生活的幸福、欢乐。提高同学作画的技能,培养同学描绘自然与社会生活的饿能力。
3、在描绘《纳凉晚会》中,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描绘人的情趣,通过描绘纳凉晚会歌颂今天幸福生活
三、教学难点?:
作品中有明显的主题限制,美丽的夜景较难表示
四、课前准备:
书中范画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组织同学描述夏日的夜景
火红的太阳慢慢的落山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夜幕降临了,天空的晚霞渐渐地失去了红光,暮色茫茫,天空由蓝变成了黑——
天空中出现了第一颗星星,紧接着三颗、五颗,瞬间,闪闪的星星挂满了天空——
远处传来了夜的凑鸣曲,你听!小鸟一片叽叽喳喳的叫声,蝉、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多么美妙迷人。
萤火虫在头顶飞舞,一闪一闪,增添了夜色的神秘——
老人们围在一起纳凉,摇着扇子,讲述着有趣的故事。
小朋友们顺着大人们所指的方向,辩识着星星,这是“牛郎”,那是“织女”,这是“北斗”,那是——
2、 发动同学谈谈纳凉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教师从同学谈论中适当的评议,选定有趣的事作为创作的主题。
3、 引导同学观察中的范画,谈观后感。以范画作借鉴,引发同学进行联想。
4、 同学作画,教师指导
5、 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1、评议上节课作业的构图
2、讨论:怎样使画面显得丰满、主次分明?
3、可以怎样来表示夜景?选用的是哪些颜色?为什么?
4、夜可以用深蓝色、紫色、还能用其他哪些色彩?
5、用蜡笔水彩的方式画夜景
6、作业展评孙悟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剪出孙悟空的头像或全身像,进一步掌握剪纸的技能技巧。
2、从同学喜爱的卡通形象入手,培养同学对剪纸的兴趣。
3、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孙悟空的形象设计
三、教学难点:
细节局部的剪刻
四、课前准备:
蜡光纸、剪刀、范作
六、 教学过程:
1、欣赏激发兴趣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用剪纸的方法来剪孙悟空。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的故事吗?
你最喜欢孙悟空的哪个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孙悟空机智、勇敢、正直、活泼、是《西游记》中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我国民间的艺术家常运用他们的巧手,把孙悟空的形象用剪纸的方法表示出来。
我一起来看看。孙悟空头部的形状像什么?它的五官又是怎样表示出来的?
孙悟空与小猴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分析、讨论:
(1)谁来画一画孙悟空的头像
(2)其他同学在自身的纸上画一画
(3)讲评
(4)指出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
线条需要加粗 线线相连
3、剪、刻
(1)画好后,区分清楚,哪些留下,哪些剪去
(2)说说,剪、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A、沿着边线剪刻
B、剪刻时要耐心仔细,剪刻的边要光滑、流畅
4、作业展评
评评谁的作业形象比较准确、生动、有创意?
谁的作业剪刻仔细
5、安排下节课任务
课后记:染色剪纸
一、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悉染色剪纸的方法,并能试一试
2、使同学掌握染色剪纸的步骤,从浅到深的方法来染
3、培养同学对民间工艺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染色的先后顺序
三、教学难点:
染色后剪纸作品出现的特殊效果
四、课前准备:
宣纸、剪刀、颜料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剪纸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线条需要加粗
(2)线线相连
(3)剪刻时边沿要光滑
今天,我们的剪纸与以前所剪又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染色)
2、观察
(1)打开书本,把书翻到第21页观察
染色的步骤是怎样的?(从浅色入手,先染浅色,后染深色)
3、教师作剪纸染色的示范演示
4、指导同学进行染色练习
(1)先用宣纸剪纸作品
(2)平铺在白色的宣纸上
(3)按设计的色彩逐一渲染
1)单色练习
2)多色练习:先染浅色,后染深色
(4)晾干、压平
5、对比染色实验
(1)用光洁的白纸剪纸作品作吸色效果对比
(2)用宣纸剪纸作品作吸色效果对比
6、安排作业:
制作一幅美丽的染色剪纸作品,题材可自由选择青蛙叫呱呱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法,能熟练地剪出对称的青蛙和两只连在一起的青蛙作品
2、在剪纸过程中,培养同学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明美的能力
3、懂得青蛙是农业的卫士,维护青蛙,不捕食青蛙
二、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法,能较熟练的剪去对称的青蛙和两只连在一起的青蛙的剪纸作品
三、教学难点:
掌握住青蛙的长相和特点,剪出形象可爱,特征明显的好作品
四、课前准备:
范作、剪刀、蜡光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今天,在上课前,我给大家先猜个谜语。谜面是经常在夏天出现,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它的嘴大大的,眼睛鼓鼓的,叫起来发出呱呱的声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青蛙)今天,我们不用画笔来画青蛙,而用剪刀来剪个青蛙。(出示课题)
2、讲授新课:
师:那么,谁来说说青蛙的样子是怎样的?(身体呈三角形,善于跳跃,有四条腿,两条后腿比较强壮)
所以,我们在剪的时候,要抓住青蛙的这些特征,有时也可以略作夸张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对称的方法来剪青蛙。那么,我们如何来设计青蛙的图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作品。
第一幅,留得很多,剪刻掉都是青蛙的的轮廓线,这种剪纸方法叫做阴刻。第二幅把里面的都挖掉,只留轮廓线,这种剪纸方法叫做阳刻。阴刻看上去颜色比较深,阳刻的看上去颜色比较浅。有时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我们可以把阴刻和阳刻结合起来。
3、安排作业:
用对称的方法剪一只或两只青蛙
4、同学制作
5、作业展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19: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