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2: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感

    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更离不开阅读。读教育名著,吸取其精华,用以观照我们的教学实践,考察并反思教育现象,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层次,从而使自己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之中。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本有趣的书,带给我一个别样的假期思想之旅。
    皮格马利翁,是传说中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国王。他擅长雕刻,倾注全心精心亲手制作了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尊雕像并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长时间的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注视着这尊雕像,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最后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美神,美神把雕像变成一个真人,使他与姑娘结为夫妻。心理学上就把这种因期望的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在这一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侧重的学生内心潜能的激发与老师的关系:学生的热情上进、好学等积极的情绪,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引导,学生的纠错和改进,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相信他们的小学生是聪明的,那么,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因为其教师的信念,而真的变得聪明或更聪明。如果教师随意地、不负责任地认为某小学生不聪明、无可救药,那么,这个学生真的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后果令人心痛。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逐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很好地完成学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不时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于是,周围的人便喜欢给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犯错,一次次改正中成长起来的,从不犯错的人还是人吗?于是,“好孩子”就按着“好孩子”的标准成长,而被称为所谓“坏孩子”的孩子则有意无意地按着理想中的“坏孩子”的方向成长。
    学生特别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老师喜欢他,亲近他,他会为此兴奋不已,他会觉得幸福无比,进而喜爱学习该教师任教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反之,如果教师不喜欢他,疏远他,甚至厌恶他,学生势必在心理上与该教师筑起一道厚厚的墙,甚至会讨厌该老师,憎恨该老师,进而对该老师任教的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加倍去努力。 
    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大拇指,一次肯定的点头,一句真诚的赞许……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都流露、传递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要多创造“真实的谎言”,时时处处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09: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