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竹君和他的育儿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董竹君是一位传奇人物,凡在上海待过的年纪较长者,可能会知道她。她生于1900年,兔年跨进100了。去年出版了一本40多万宇的自传《我的—个世纪》,里面零星地谈到了—些教育儿女的经验。
  这位世纪老人原来是上海贫民区里一个黄包车夫的孩子,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后来结识了革命党人,自身设法逃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随丈夫去了日本又回到四川。可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带着四个孩子再次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留在四川的儿子后来也回到她身边)。历经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的女老板,为地下党组织做了许多工作。1951年,她率先把价值几千万美元的锦江饭店无偿献给国家。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坐了五年监狱,可她无怨无侮,在朋友和孩子的鼓励下,以并不太高的文化,写出了的她的不平凡经历。
  四川是个封建意识很浓厚的地方,她连生几个孩子,就有点被人看不起了。长女出麻疹时,她腾出一间房子,进行消毒后放两张床,日夜看护40多日,直到孩子完全康复。丈夫对此很不高兴,认为她不该为了一个女孩的病对其他事情全然不顾。她初到上海时生活很苫,住在—间三层楼小屋内,但她带了孩子每天把房间擦洗得干干净净,连楼梯过道也不放过。把房东乐得合不拢嘴,搬家时恋恋不舍。她的孩子们也因此养成了注重清洁卫生的习惯。
  她从四川毅然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文夫认为;女小朋友无需多读书,她却认为必需让她们受高等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带着孩子独闯上海滩,即使在穷困得靠典卖衣物度日时,决心仍不动摇。这颗珍贵高尚的母亲心,真让人感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董竹君在上海东借西凑,又到菲律宾去招股,办起了一家纱管厂,但却在“一·二八”事件中挨了日自己的炸弹。厂务繁忙不得巳,只好把三个孩子送到苏州一家教会学校的和小寄读。她知道教会学校教学比较严格,但又怕小朋友们信仰宗教,受帝国主义思想毒害,所以紧紧抓住了放“风筝”的线。每逢周末、假期,就给她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找些进步文艺读物给她们看,要她们学做家务、热爱劳动,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还让她们多接近大自然,养成胸怀开朗和爱美的兴趣习性。
  追求真善美,是董竹君教育儿女的中心内容。
  有一次,(1931年7月)鲁迅先生在环龙路一所暑期学校演讲,题目是 《上海文艺之一瞥》,她就带了四个孩子去听,明知她们都听不懂,特别是后面两个小学生,但为了让她们在进步思想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还是让她们坐在最后—排乖乖地听着。回来的路上小朋友们不时地问七问八,做母亲的心里特别高兴。
  有一次她带孩子去观看苏联电影《伏尔加河船夫曲》,当见到破衣烂衫的船夫们驼着背、弯着腰、低着头,肩负手拉一根粗绳,拖着大船沿着河边艰难行走,嘴里哼着凄婉悲壮的船夫曲时,母女俩都深受感动,在回家路上。也禁不住学着哼唱起来。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名音乐家。
  她也特别注意培养小朋友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有一次她让只有十二岁的孩子从上海乘火车去南京,送一笔钱接济一位亲戚。但当小朋友到达南京下关时,城门已经关紧,她不敢乱花钱,就在城门脚下睡一晚。听孩子回来告诉她这番经历,既觉得心疼又感到高兴。她对孩子的教育是费尽心机的,她常说小朋友是洁白无邪的,决不能“风筝”断线,迷失了方向。孩子在外地读书,她书信不时。一次次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处置事情宜感情通理智,对客观事物应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观, 切忌任性……
  当她在锦江饭店当女老板时,决不让小朋友们随便走进店里;她自身要会见朋友,除非是进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的人一概不让到家里来,只有在锦江会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小朋友们沾染十里洋场的社会恶习。真可谓用心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董竹君一生坎坷,在开设锦江饭店前,她曾因宣传抗日被抓去坐过牢,保释后又到杭州避难。大孩子除了照顾妹妹,还要探监送饭,奔走在好几家人家教钢琴,以所挣的钱来维持一家生活。所以董竹君总是说:要感谢她的大孩子,为家庭作出了重大牺牲。
  这一切,当然与母亲平时的教育分不开。
  董竹君又是一位严格的母亲,对小朋友不溺爱,弄坏了东西,做错了事情,只要认错就不追究。但假如说谎撒赖,那就会不客气。她常对她们说“你们之中若有一个不听我教导,走上错误道路,我决不饶恕!”好严厉的口气!她把严父和慈母的双重责任,都担在自身肩上了。她的心血没白费,五个儿女个个成材,也个个敬重母亲。她在教育儿女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视同仁,决没任何偏心。常有熟悉的朋友问她:“你最喜欢哪个孩子?”她回答:“谁有困难,就同情谁,协助谁。”这句话言简意赐,说明了一个母亲的宽广胸怀。
  她的儿女们如今也都年逾花甲,第三代、第四代都有了。她们常对人说:“感谢母亲把我们带离一个封建家庭,使我们有了崭新的人生”。
  最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日记者曾采访过她,问她当年把辛辛苦苦创建的一番事业交给国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答:“我一生参与和支持革命,就是为了这个大目标。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自身的财富,没有这个观念。当我把锦江交出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不赞成。我告诉他们解放了有很多事情好做,就怕你做不来。”
  这一席话,也是她教育儿女的胜利“秘诀”。第一,自身的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儿女刻苦学习,练就本领,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几十年前的“育儿经”,现在听来仍是满室飘香,意蕴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18: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