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读书故事 我的阅读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抓住七零后尾巴出生的我来说,谈我的读书史真的是不知从何说起。但我真的是喜欢读书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先生说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格言,因为自从我识字开始就喜欢读书。在我看来,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是不可缺乏的。

童年时的小人书伴我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也帮我开启了阅读的大门。这些有着历史的小人书,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法和道理,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

那时的一本连环画,定价也就是一两毛钱,小学阶段连环画就成了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它伴着我一天天长大,营养着我的精神生活,那是荒凉岁月里一盏耀眼的明灯,曾经照亮了我们荒芜蒙昧的童年世界。同时,我还要感谢从小就让我背诵新华字典的我的爸爸,他的严格要求为我的顺利涉猎群书奠定了基础。

到初中后,我曾一度沉迷于台湾女作家琼瑶的小说不能自拔。琼瑶小说以其煽情的笔法、浪漫的爱情、曲折的故事、起伏的情节、诗意的语言,不知赚取了我多少多愁善感的眼泪。虽然明知其中的爱情有点不近人间烟火,但还是心为之念、意为之牵——读琼瑶小说、看琼瑶影视剧成了我最痴迷的事情。

除了琼瑶作品,我也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着迷。当时班里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金庸的小说: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爱好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他的文笔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学习古文的基础。

我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启蒙于九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语文老师李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度剖析唤起了我对名著的热情,从此世界经典名著与我结缘。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到师范学习后,我的阅读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地,学校阅览室,校外小书店都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作为一个经典名著的爱好者,仅仅是利用业余时间,将阅读作为“享受”。几年下来,我偷闲阅读了许多既短小精干、又富有启发性的哲理经典型名著,诸如法国思想家蒙田著的《蒙田随笔》、英国思想家培根著的《培根随笔全集》等经典名著。也读了不少国内当代大家的作品,诸如张爱玲、毕淑敏的经典哲理散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等,阅读的书籍比较杂乱,但从中,也吸收了不少的营养,如果说我还有一点文学功底和才情的话,大概都是读这些书的功劳。

师范毕业后,我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名老师,本来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但是让我汗颜不已的是,我读的最多的只有教材和教参,还有每期必买的杂志《意林》,文学类书籍越读越浅,更多的是读电视,看手机,浏览网页。直到2016年的12月,朱校长在全校发起“全员阅读”的倡议,老师每月必读一本书,并进行深层次的读书交流,短短几个月,我读完了美国,唐娜林 米勒的《书语者》并完成读书笔记十几篇,《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系列,特级教师池昌斌的《另一种可能》,加拿大乔尼尔森的《关键在问》,还有正在读的《优质教学提问法》。读这类的教育著作,开阔了我的人文视野,让我拥有了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它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僵直困顿的教师生涯,照亮了我专业成长的前行之旅,点燃了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灵火炬,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这次我真正的相信了自己,一定要读书,而且要坚持不懈的读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0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