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读不完的大书 
课题        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3】 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2.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学生初步感受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进修,回国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曾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学生试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3)【出示课件7、8】 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行含有会认字的,第二行含有会写字的新词):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秋高气爽 一副 
读不完 昆虫 蚂蚁 梨树 温柔 池塘  画册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笋、寸、册”为平舌音,“爽、柔”为翘舌音;  
前鼻音“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4)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出示课件9】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出示课件10】  
①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或旋绕飞行。(         )                                 
②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        ) 
    ④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指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   
(5)生字我会写    
(出示课件11、12 :生字田字格课件) 
读 昆 麻 蚂 蚁 梨 寸 柔 塘 册 
①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出示课件13】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副、蚂、蚁、梨、塘”。 
    加一加:“讠+卖=读”“日+比=昆”“广+林=麻”。 
   ②说说本单元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4】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出示课件15】 
“读、蚂、蚁、塘”——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柔、册”,学生练写。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一撇。 
“册”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横,长,横穿整个字,左右露头。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出示课件16】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⑤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再读感知,理清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出示课件17】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出示课件18】 
第一自然段:写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树结的果子味道鲜美。 
第五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六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总结,再读课文【出示课件19】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0、21、22】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竹笋(sǔn   shǔn)   秋高气爽(suǎng   shuǎng) 
一副(fù    fú)     画册(chè    cè) 
二、组词语 
仅(  )麻(  ) 旋(  )寸(    )副(   ) 
反(  )床(  ) 放(  )才 (    ) 幅(   ) 
三、填空。(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浮云()  走兽()    花草() 
虾蟹() ()有序    ()姿()态 
 
答案: 
一、笋(sǔn )   爽(shuǎng) 
副(fù)     册(cè) 
二、仅(不仅) 麻(麻雀 ) 旋(盘旋 )寸(几寸 )副(一副 ) 
反(反正 )床(木床 ) 放(放学 )才 (才有 ) 幅(几幅 )  
三、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井然)有序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2.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东西?【出示课件24】 
(板书: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忆课文,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教学( )分钟         3.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25】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 【出示课件26-30:第2~5自然段】 
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出示课件31】 
预设: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3.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A.【出示课件32】:“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B.【出示课件3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美好的景象? 
【出示课件34】预设: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大自然太美了如诗如画。 
【出示课件35】(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运用了拟人是手法,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温柔。 
【出示课件36】预设2:我从“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这句话中,“挺拔、超凡脱俗”读出棕榈树的高大威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 
4.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出示课件37: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出示课件38】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39】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 
 
教师点拨引导分析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加深感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0】 
  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总结全文,并再次强调“议论文”的概念,背诵课文和警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板书内容                     【出示课件41】 
读不完的大书 
动物:飞鸟、蚂蚁 
花:花草、鲜花、 
树:果树、竹林、棕榈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42、43、44】 
1.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做“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是分那三部分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括号的“雨后竹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浩的河流,繁茂的花草、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 
2. (动物,树,花) 
3.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备课素材 
棕榈树:属棕榈科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干圆柱形,叶片近圆形,叶柄两侧具细圆齿,花序粗壮,雌雄异株。花黄绿色,卵球形;果实阔肾形,有脐,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种子胚乳角质。花期4月,果期12月。 
   棕榈原产中国。日本、印度、缅甸也有。棕榈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浙江。 
  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榈叶鞘为扇子型,有棕纤维,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细腻()   A.lì   B.nì 
  2.遐想()   A.jiǎ    B.xiá 
二、连线搭配。 
  一( )棕榈   一( )咸菜 一( )画册      
三、文中详细写了(  )。 
  A.蚂蚁 B.桃树  C.竹子  D.橘子树 
四、“雨后竹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 
  A.形容植物生长得很茂盛。 
  B.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用“        ”画出描写竹子的句子,这里用的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说明(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工厂。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把句子改为肯定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4.“石头书”会告诉我们什么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题 
仿照课文2-5自然段,说一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B 
2. 株 坛 本 
三、A C 
四、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B 
五、1.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2.C 
3比喻 棕榈树的叶子很大。 
六、1.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地看,借以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2.(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多。 
3.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4.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七、我家门前种了很多蔬菜,有辣椒、茄子、西红柿,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地里采摘下的蔬菜,格外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