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A Word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8: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期末检测卷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áo)  娉婷(pīn)  间不容发(jiān) 伛偻提携(yǔ)
B.摇曳(yè)  更定(gēng)  波澜不惊(lán)  浩浩汤汤(shāng)
C.拮据(jí)  瞥见(piē)  自惭形秽(huì)  山肴野蔌(sù)
D.星宿(xiù)  阔绰(chuò)  孜孜不倦(zhī)  矫揉造作(ji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骄   亵读   伶俐   鸠占雀巢
B.坟墓  恣睢  愕然  根深缔固
C.旁鹜  褴褛  嬉闹  与日具增
D.诓骗  积攒  筵席  相得益彰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地铁对沿线商圈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整座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
C.同样是为粉丝签名,有人行色匆匆,有人却单膝跪地、郑重其事!
D.热播的《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红袍加身,走投无路时只好黑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忍。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B.《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刘姥姥虽不是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C.《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歌的选集。诗人于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作《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6.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请你指出下列别称所指代的内容。(2分)
(1)桑梓____________    (2)梨园____________
(3)巾帼____________    (4)汗青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月夜忆舍弟》中描写更鼓响过,行人断绝,孤雁凄切的叫声,渲染出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7分)
(1)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分别筛选出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从《超人》到在全球热映的《金刚:骷髅岛》。美国人以非凡的想象力震撼了世界,创造着电影票房史上的新纪录。凭借卓越的想象力,美国不仅在电影界,在高科技领域也是独占鳌头。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想象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飞机、汽车、液晶电视等还有许多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源于大胆的想象。
材料二:为考查学生想象力,某地最近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科幻作文大赛。题目有《50年后的克隆技术》《针对毁灭月球问题想象外交官、诗人怎么回答》等。结果从作文中发现,学生年龄越大,想象力越差。小学生天马行空,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写克隆自己,让克隆人代替自己去上课,而自己则逍遥游玩。相比而言,初中生写克隆羊和爱情的居多。高中生则更为逊色,严肃有余、想象不够甚至写成议论文。
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请用正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田字格里。(2分)
                                                               

(3)小明在自习课上没有做作业,而是望着窗外发呆,老师问他何故,他说:“老师您不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吗,我就是在做‘想象’这一重要的事。”假如你是老师,你听了小明的话后怎么规劝小明做作业呢?(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10.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  (4)弈者胜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概括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仅因太守酒量浅。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
“扫地僧”【注】给当下带来善意提醒
钟 超
①日前,一张普通的照片在经社交媒体发酵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照片中,一位满头白发衣着朴素的老先生,在高铁二等座上埋头翻看资料,同时笔耕不辍地进行演算。粗粗一看,让人感觉这位老先生身体力行地展示了什么叫作“活到老学到老”。人们感叹的是,照片中的老先生刘先林又是一位“扫地僧”——他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行业的泰斗,曾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②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繁华世界里,人们的需求欲望都被充分激发,面对种种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这也是人们对这位老先生持有敬意的原因。诚然,他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朴素作风之间的反差,让他有足够的理由接受社会的关注与赞美。但对他自身来说,这或许只是多年来的习惯使然。孔子曾称赞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精神写照,也影响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性格旨趣。
③真正的读书人都是以读书为乐的人,他们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因兴趣而忘我钻研,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勤奋耕耘,自得其乐。于闲暇时刻,清茶一杯,手持一卷,读至会心处展颜一笑,自我沉醉于书本里面的精神世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庶几为读书人最简易而又高妙的享受。刘禹锡身居陋室,却慨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被贬黄州,但仍能豁达地享受清风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陶然之乐。在急功近利、飞扬浮躁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种乐趣的人少之又少,而真正静得下心来钻研的人,既能享受到“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恬淡闲适,往往也能有大成就、得大清明。
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所说的这种简单朴素的快乐观,不仅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于当今时代也有很强的参照意义。当下,人们受到太多的外在诱惑干扰,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变得并不容易。此时,偶有朴素低调但功力深厚的“扫地僧”出现,也算是对时代匆匆脚步的一种善意提醒。(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6月17日,有删节)
【注】扫地僧:武侠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15.从选文看,“扫地僧”给当下带来哪些善意的提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为第③段横线处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8.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两处画线句子都写了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
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与点拨


1.B(A.pīn—pīng;C.jí—jié;D.zhī—zī)
2.D(A.读—渎,雀—鹊;B.缔—蒂;C.鹜—骛,具—俱)
3.A(“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就”改为“才”;C.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展现”;D.有歧义,前半句可改为“李娟性格懦弱的母亲”)
5.D(“途中大闹野猪林”错误,应该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而不是林冲)
6.(1)家乡,故乡 (2)戏曲班子(剧团、剧院) (3)妇女 (4)史册
7.(1)望长城内外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8.(1)材料一的主要信息:想象力助推美国乃至全人类的发展;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年龄越小,想象力越丰富,反之则越差。(2)略。(3)示例:小明,想象不是瞎想,它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合理的想象则来源于你的知识积累,只有你的知识水平提升了,你的想象才能成为现实。而积累知识的途径则是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所以,你还是需要好好做作业呀!
9.B
10.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11.(1)早上、早晨 (2)花 (3)陈列,摆开 (4)下棋
12.(1)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2)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3.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4.D(“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
15.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繁华世界里,要不受外在诱惑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实现人生的价值。
16.示例:陶渊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仍“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7.首先介绍由照片走红的“扫地僧”刘先林老先生;接着揭示他内在的精神;然后阐述“真正静得下心来钻研的人,既能享受到恬淡闲适,往往也能有大成就”的观点;最后再引用孔子的名言,向人们发出告诫,并点题。
18.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向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写出三点即可)
19.(1)表现出了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2)体现出了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20.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21.示例: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媳妇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22.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8:47:50 | 只看该作者
下载链接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A.rar (29.33 KB, 下载次数: 669)
    打开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添加公众号“czwkzy”,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   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已关注,请进入“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所有教学资源,免费、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0 2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