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结束的高新区“评价育人:学习为本课堂建设”同课异构活动与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分别作为学习活动设置有效性观察团成员和授课教师,观摩了三年级《小数的认识》并讲授了四年级《小数的意义》。
这两个活动都是以郑州市教研室卢臻老师指导的任务驱动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习两个要求下完成的。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后来能根据卢臻老师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修改,在这中间经历了多次的听课、磨课、教研与反思。接下来针对自己所讲授的《小数的意义》进行一些反思。
本节课整体较为流畅,设计思路清晰,活动设计方式与难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通过数一数,发现不完整的事物不能用整数1来表示,引出小数。再通过分析这个小数是0.几,引出小数的意义。而后通过线段,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分别作为学习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模型。但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较多,超过一节课应有的容量,应当适当减少课程容量,或者是将时间放在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上,减少其它重复性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两位小数的意义上,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彻底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进而可以更简单的使学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而不是直接用不同的图形,直接在两位小数之后,引出三位小数。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本身是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素养之一,但是要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所学知识之后,再建立联系。否则学生对于新知一知半解,直接往后学习,会是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无法真正理解数字与图形的联系,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利用率不高,还由于教师提问不够准确,对应答规范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回答偏离预设。应在往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准确的问题,对应答做出更准确的要求和规范。应当在评价任务或者也可以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共赏标准。关于这个共商的标准,从最初很多无效的标准,例如“学生发言声音洪亮”等这类与知识无关的标准,到过于详细——类似于标准步骤——的标准,虽然非常清晰,可是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发散,使整个过程过于程式化,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联系。最终我们的出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引出教师的标准,再让学生结合教师过程的步骤,对于评价任务共同制定出一个类似的评价标准,之后就能更好地实现任务驱动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要求。
同时,整个教学设计没有统一的大情景,应在一个大情境中,根据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设计相关但是不同的小情境,让课堂显得更加连贯。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的情境要相似但不相同。卢臻老师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要用图片为载体,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境;而评价任务应当是用文字为载体,出示学生陌生的问题情境。在本次参加高新区的同课异构活动中,上官老师所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中,老师以微信支付为导入,以抢红包、满减优惠和线上购物一系列相关的情境,串联起了一堂课,教学过程连贯,学生也有兴趣。由此,结合当时自己上课的时间,可以用学生五一出游为大情境,从门票到活动的时间、排队的距离、活动设施的信息为小情境,将整堂课进行完整的串联。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熟悉的除了数一数还有长度与价格两个知识,都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将整节课设计的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便是我通过这两个活动,收获的心得与感悟。从教师的适时转身,到有价值的目标制定,再到评价的介入,都是为了能让课堂有生命,让学生自主学习落地生根。教育路上,且行且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