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做一个“不懂”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00: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爱思考、不会表达的时候,不妨想一下,是不是我们总占据着课堂的高位,剥夺了孩子稚拙的话语权?

在看到一位老师教授《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时候,本是一节抽象甚至枯燥的内容,却在孩子们真实地思考、热情地交流和真挚地表达中波澜起伏,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所有关于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关键知识点,都是学生一步步探索、总结出来的。老师始终担任着一个对此“不懂”而充满疑问的角色,让知识在孩子们疑问、思考、交流中逐渐生成。

比如,在给出数字“36853678”,请学生尝试读出这个大数时,学生之中出现了两种读法:第一种是“三千六百八十五万三千六百七十八”;第二种是“三千万六百万八十万五万三千六百七十八”。

教师并没有告知学生哪个答案正确,而是请班里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结果,班里有很多学生支持第二种读法,他们认为“读数时要读出每一个数字上的计数单位”。这时,老师仍然沉着气,没有明确公布答案,反而故做思索状,点头道:“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学生看着老师思考,也开始静心反思,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道:“可这样读太麻烦了。”“可以将万级上每个数字的万字合在一起读……”这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在孩子们的设疑、思考下逐渐明朗,教师适时进行了肯定和总结:数学追求简洁,万级上的数只需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字即可……

教师的“不懂”反而成就了孩子们真正的“懂”,孩子们自主思考,在交流中反馈、修正,体验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感受着思考和表达的乐趣。

联想到在教学《鸡兔同笼》时,课后有一道这样有趣而复杂的习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僧小僧各几丁?”

对于“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常用的是“假设法”作答。可对于这道题,若用“假设法”,不免会出现有关分数的计算,而目前仍处于四年级的孩子对分数的计算还未接触过,这时,我便想看看孩子们在不能运用学过的“假设法”的情况下会如何思考。

结果出乎意料,班里有很多孩子想到运用画图来理解分析,解答时更直观简便,并踊跃上台展示。这道变形后有着一定难度的题目,却在孩子们自己的思考、讲解、交流反馈中被顺利攻克了。

郑板桥曾说“难得糊涂”,在课堂上,当孩子们能够自主思考、探索得出结果的时候,我们还是选择立于一旁,做一个“不懂”老师吧,把舞台送给他们,期待着他们自己生成的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2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