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1: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
1、(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 )和( )。
2、由( )、( )、导线、( )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做电路。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 )。
二、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当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1:15:2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
  
学  科
  
科学
年  级
四年级
教学形式
探究式
教  师
程晓明
单  位
西宁市城西区昆仑路小学
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高昂,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它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了解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说静电”、“找静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通过动画配合讲解使学生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3)、通过阅读相关知识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电荷的流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说、找身边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通过课堂互动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难点:明白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法与学法的合理选择和正确运用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准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运用了实验探究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体验静电现象
  
  
  
  
  
  
  
  
  
  
  
  
  
  
  
  
  
  
  
  
  
三、认识电荷
  
  
  
  
  
  
  
  
  
  
  
  
  
  
四、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让电荷流动起来。
  
  
  
  
  
  
  
  
  
  
  
  
  
  
  
  
  
  
  
六、总结感悟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是一个气球, 谁愿意上来配合一下。(摩擦头发)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了?
  
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碎纸屑。
  
为什么会这样?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随后通过幻灯片展示教材中出现的3幅静电现象的图片。
  
2、这些都是静电现象。静电是存在于我们周围一切物质当中的。细心的你,能利用身边的这些工具找到它吗?
  
  
  
看来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一种方法,那为什么这些物体放在那里没有静电,但是经过像摩擦这样的外力作用时,却产生静电现象了?这里面是有奥秘的。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尺子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假设经过摩擦之后的塑料棒带负电荷,那么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出示两根塑料棒的示意图,结合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实验,你又看到了什么?假设摩擦之后,这根塑料棒带负电荷,那么另一根塑料棒应该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这是我刚上课时摩擦过的气球。当时它存在静电。现在还存在吗? 我们来试一试。(不能产生)。这说明了什么?(不能保持)那怎样能让它持续下去呢。请大家打开书第4页。读一读相关的部分。
  
  
像静电这样有趣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精神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学生观察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交流想法,根据回答适时引出“静电现象”并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的静电现象,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创造静电现象。
  
  
  
  
  
  
  
  
  
  
  
学生理解静电是怎样产生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静电产生的原理: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平时正负电荷的数量是相同的,所以不显示带电。当它受到外力作用时,表面的电荷就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的数量变得不相等。就像这里,摩擦时,头发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气球上,使得气球上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而头发上的负电荷少于正电荷,正负电荷的数量变得不相等,从而产生了静电。
  
  
  
  
活动一:
  
两人一小组,一人用尺子摩擦另一人的头发,然后将尺子靠近头发,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思考并完成实验报告单第一部分。
  
  
  
  
  
  
  
  
  
活动二:
  
先将塑料棒和毛皮摩擦,放在支架上,然后用毛皮和另一根塑料棒摩擦,最后将两个摩擦过的部分靠近。  仔细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思考并完成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二部分。
  
  
  
梳理总结:通过两组实验,我们发现,静电现象有两种情况。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
  
  
  
  
学生自学。
  
交流:电荷持续流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感悟收获。
  
  
精彩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形成进攻型学习状态。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活动。通过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静电现象。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部分。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静电现象,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找一找静电现象,通过“说静电”、“找静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电荷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配合导入环节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经过了看、说、找三个步骤之后再去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深入理解电荷之间的特性,我安排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理解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会相互吸引;第二组实验的目的是理解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会相互排斥。实验之后,再进行归纳总结以得出结论。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导入环节中用过的气球进行质疑演示,将学生引入课本中去找答案,再借助多媒体演示电荷的流动。这样既起到了整堂课的前后呼应,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结尾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
分层作业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探究实验报告单
  
  
  
单位:           姓名:       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