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老师学习笔记 常怀爱意 聆听拔节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3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听了魏老师的分享,感受颇多,下面就结合平时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关于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问题
    可能在班级的某个角落,都会有这样一个孩子,经常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有时是不由自主的,甚至是无缘无故的,其他同学纷纷告他的状,老师进行多次批评教育之后,依然没有任何起色。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小郭同学,他在课堂上就属于管不住自己的类型,喜欢上课叠一个纸青蛙(这已经算是最好的),或者上课动别人的东西(未经他人同意),或者上课和他人传纸条……留的作业总是没有完成,即使你把它留到最后,也不能完成,一直在耗时间……还记得之前的一节课上,小郭同学突然临时起意,拿了另外一位同学的“假钞”,这“假钞”是英语老师课堂上让同学们练习使用的,两个人争执起来,小郭同学说这个“假钞”是他的,另外一个同学说这个是他从家里带的,况且“假钞”上还有另外一位同学的名字,小郭同学却说这个“假钞”是他自己写上他自己的名字,其实这个“假钞”是小郭他自己的,通过核对笔迹,发现该“假钞”的所有人,应当是属于另外一位同学,而小郭同学本来记性也不太好,自己把“假钞”藏在某个角落,忘了找出来了,因此就导致了本次矛盾点的产生……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结合环境塑造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一种是环境隔离法:可以给这个孩子周围的同桌安排的好一点,比如说都是比较安静类型的,不会主动攻击别人,也不能容忍他人的攻击。或者说给这位同学单独安排一个特殊的位置,从环境方面来减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给大家讲,我们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小郭同学因为他自身能力的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我们对这种同学,要更加关爱,也要引导其他同学去关注和帮助他,而不能用冷漠的语言,给他孤立起来。如果这个同学在班里得不到关注和关爱,他可能会适得其反,用更加反应激烈的行为,来引起班级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关注。还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在查他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作业做得很不好,给他留下来之时,他却偷偷躲在厕所里不出来,后来我就和家长沟通,原来这位孩子一直在吃着多动症的药物,我从中体会到了家长的不易和孩子确实在能力方面存在着失控的行为的原因,由此我给这位同学让他选择了相应的任务,自主选择任务去完成,这样的话孩子的能力也会在默默地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减少对抗行为和对抗情绪的产生。

二、关注班级最近的状况

可能某次活动,孩子们迷恋上了折纸,但是却产生了失控的行为,在课堂上要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安排小组活动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每个孩子有相应的任务?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有些孩子是否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因此,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比如一些孩子在读课文,要求其他孩子认真听,但效果不好一些,孩子依然不去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我就会改变策略,改举手提问为随随机提问,这样的话,每个孩子的积极能动性都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任务,从而从时间上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

三、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

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来说,寻求关注和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会在班里享受到自尊和被尊重的快乐,如果发生了不公平的现象,孩子也会在班级产生对抗的情绪和行为。特别是对于班干部来说,犯了一些错误要及时的批评,但是批评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否则班干部也会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老师的工作。在说的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期待:你本来应该很好的完成的,并且有批注的,可是这一次我觉得你没有达到你最高的水平,我相信你下次肯定可以为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吗?诸如此类的语言,激励孩子们内心的动力,同时也在给班干部不断敲一个警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开展情况,因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所以才更要慎言慎行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33:48 | 只看该作者
商鼎路第一小学  李超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35:41 | 只看该作者
六一班 苏心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2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