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0: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2、难点:
    了解描写、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杀戮(lù) 荒谬(miù)
  2、听课文录音;齐读。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读研讨
  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⑴ 沉重──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中国:南京大屠杀。
   ⑵ 美丽──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⑴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⑵ “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⑶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四、探究反思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五、课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填2字)。
    孩子们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  )和(  ),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句式仿写:
    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
  3、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六、课堂小结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七、布置作业
  1、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2、课外选读:
未还的孽债
    这是一笔未还的孽债。
    死者已矣。但是,迄今为止,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铁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在抚顺,建筑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挖出118枚化学炮弹;在牡丹江市,213枚化学炮弹却是从钢铁厂买来的废铁中发现的。中国居民被泄露的化学武器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村子里的百姓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在耕地犁田、修建房屋的时候会触发当年日军埋下的弹头。半个世纪前留下的化学武器至今依然后患无穷。据初步估计,日本军队在中国大陆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有70万发,种类包括白榴石、芥子气等,仅仅档案上有记载的就达3000吨。这是一笔未还的孽债,这是一笔日本政府至今没有任何诚意弥补的孽债。在日本国内,只有很少的民众对此有正确的判断……
    然而,日本外务省的发言人却搪塞说,日中两国政府对此事尚无具体的协议。国际化学武器组织要求日本政府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处理,而日本政府却表示需要十年,而且涉及的财政预算十分庞大。这名发言人的说法有些像是慈善组织,好像是在向中国人施舍。究竟是谁制造的生化武器?对自己当年的罪孽不仅没有任何忏悔,而且他们还摆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处不处理,全看我们高不高兴!日本政府面对的,好像是他人制造的罪孽,他们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了。
                          (余杰)
  1、结合选文的内容,理解题目“未还的孽债”的深刻含义。
  2、简述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了”中的“政府”指谁?他们“厚颜无耻”的行为有哪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课文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中心意思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

  1、我们向爸爸妈妈深情呼喊时的回应的是亲切的呵护,而课文中300个孩子的呼喊却回应的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可参见《导航》):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正文前引用了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3、你觉得文章这标题好不好,为什么?你能再给文章拟个好题目吗?


四、拓展创新

  1、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一再创造机会要出兵海湾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一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你知道一年前,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⑴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

   ⑵ 看纪念演出;

   ⑶ 记述作家的座谈;

   ⑷ 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0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