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1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
   
《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⑴ 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 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 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 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台湾老师书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⑵ 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① 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②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③ 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④ 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读、评读。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⑶ 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①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② 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③ “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④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台湾的风光,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7:17 | 只看该作者

【练习设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教学建议】

  1、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初期,对这段历史背景学生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本文,可从实际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先简要交流学生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再简介历史背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划有关语句作批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第二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资料链接】

  台湾的“光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内战遗留的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航, 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爱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7:2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明题意

  师:齐读课题。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生:《难忘的一课》指的是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生:《难忘的一课》指独特的一节课。

  师:说得好!到底是怎样难忘的一节课呢?带着你们对课题的理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全班学生读课文。)


二、找主线,理脉络

  师:读了课文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

  师: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能用最简练的话说说吗?

  生:第一次是老师写出的,第二次是大家读出的,第三次是作者说出的。

  师:很好。你们读课文读得非常仔细。


三、精读第二段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是老师写出的,把文中描写老师写字的句子找出来。

  生:“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课件出示)

  师:哪些词最能表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认真、一字一顿。)

  (生读:个别读,小组读。)

  师:老师不但写得吃力,读得也不太熟练。(“不太熟练”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生:“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师:是的,台湾被日本抢占50年,这期间人民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不能说,文字不能写。一旦光复,台湾人民就努力地学习国语,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日本人太可恨。

  生:台湾人热爱祖国。

  生:台湾人喜爱祖国文字。

  师:老师是怎样教学生读这句话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生“接着,他先用闽南话……火热的真挚的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标出这句话的重点词。

  生:我认为这几个词是重点: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的、真挚的。

  师:试着把这几个词读重音,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读(个别读、男女读、集体读)。

  师:老师为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当作者看到这动人的情景时,他又会怎样做呢?

  生齐读:“我被这动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现在听老师朗读这一段。

  (师范读。)

  师:到此为止,文中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

  生:作者被师生的爱国热情感动了。

  生:这句话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我从中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

  师:谁来小结一下第二段内容。

  生:写作者在这所小学看到师生们很有感情地学习国语。

  师:台湾师生学习这句话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写──读──交谈。)

  师:依据这一过程你可以做什么?(对第二段进行分层)


四、自学第三段

  师:作者除了写学习国语这件事,还写了哪件事?(参观小礼堂这件事)这一段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学,看谁学得认真,学得最好。(放录音)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__和深厚的__。”这是全文的___句。也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

 



  (生答,师板书。)


五、总结课文

  师指板书总结:

  作者通过写学习国语和参观小礼堂这两件事,就是要表达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并从中受到教育。再回到课题,《难忘的一课》仅仅指的是这一节课吗?

  生:不是。

  师:指什么难忘?

  生:受到教育难忘。

  生:除了这堂课难忘,更难忘的是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谊。

  师:说得好。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又听到老师的介绍,感受更深,也更激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读:“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课文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情上一次比一次强烈。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一句比一句大声,一句比一句更有感情。

  师:好,试试看。第一句由前二排同学读,第二句由前五排同学读,第三句由全班读,作好准备。

  生读。

  师:这篇课文感情充沛,写法上也有特点。先请大家完成一道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课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作文时,凡是和_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___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_。

 



  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详写和略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谊

        尊重课本与拓展内容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7:35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为主线,三次出现,贯穿全文,故事紧凑,情节生动,语言朴实,内容感人。抓住三句话引学生走入故事以点带面精读,在语言品味中感悟、想象、体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浓浓的语文味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地弥漫,能使学生心灵和精神得到积极的陶冶。

一、看地图了解台湾,谈台湾自读文本

  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到台湾省所在位置:

    引入交流:
    今年春天,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儿,同学们知道吗?(由学生畅谈)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么,你们对台湾了解一些什么?可从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当前局势、久远历史等引导交流。

    导入课文:

    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

   
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⑴ 齐读课题:

     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⑵ 读出主见:

     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⑶ 互助研读:

     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

    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

    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引导:(生读后)你现在已经是台湾的那个教师和他的学生了,你应该怎样读?多形式点拨学生读入情境。品味“一遍一遍”、“那么……那么……”、“好像……”的深刻情感意蕴。他们仅仅是在读这几个字组成的这句话吗?你们怎么体会?

  3、一生跟着读句子──体会作者朗读的纵情:

    激发:(生读后)作者是这样读的吗?朗读体会词语“怀着……敬意”、“大声地”、“整齐地”的情感(注意指导看书中插图)。谁再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此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一生对话说句子──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互动:(生读后)我听出了一点激动!来,你握着我这个台湾老师的手再说一次。很有点激动了!声音不一定高,关键是说出每个字的情。谁再来?真激动!“他”为会么这样激动?引导学生品读第15自然段。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为台湾回到祖国怀胞感到心潮起伏,为祖国有这么多伟人感到非常自豪,为这些伟人重新出现在礼堂感到无比激动)。师生共同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读这句话,又有什么新感受?课文最后一句话,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

    (其它什么话也没有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全班再读这句话:女生读第一次出现的句子,男生读第二次出现的句子,全班读最后一次出现的句子。


三、回嚼“难忘”深意,丰富文本外延

  1、整体把握:

    你们从这难忘的一课里,从“我”和台湾师生的活动中,集中地体会到了什么?请用关键词说──(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在说“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意”基础上结合课文情境填出“强烈”和“深厚”两个词。

  2、走入今天:

    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对今天的台湾小朋友说吗?

  3、连宋访问大陆,目前台湾和大陆出现了一些什么可喜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4、搜集名言:

    爱国,是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关于爱国名言有很多,你们想搜集吗?搜集后抄在读书摘记本上,明天课前请你们展示自己的搜集,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7:44 | 只看该作者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创意理解“光复”的意思。

  3、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揭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首歌,歌名叫《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全香港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心声,所幸的是,香港人民的美梦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成真了。


二、课堂

  1、理解“光复”,揭示课题:

   ⑴ 张明敏用歌声唱出了香港人民的渴望,1925年7月,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了爱国组诗《七子之歌》,下面是《七子之歌》中的第三首──台湾。

     课件出示:

   
《七子之歌──台湾》

 



     师生一起朗诵。

     师:闻一多的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台湾人民的心声,同时也深深地震撼着大陆每一个同胞的心灵。的确,没有哪个母亲不思念离家的孩子,更没有哪个孩子不眷恋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难忘的一课》讲的就是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位船员在台湾乡村一所小学所见到的动人情景,有谁知道“光复”是什么意思?(收复。)

   ⑵ 有时候我们理解一个词,不但要从字面上了解,还要深究:什么时候丢失的?为什么会丢失?什么时候光复的?

     课件出示:

   
史海沉钩

 



     让我们走进“史海沉钩”去了解这段历史吧!

     师:台湾在日本人的铁蹄蹂躏下整整50年,50年的屈辱50年的痛苦,如今,台湾终于──光复了。

     引导学生谈台湾光复后的心情。

   ⑶ 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⑷ 析题:

     抓住“一课”一词,得出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文章。

     (在“一课”一词下面板书:记事。)

     师:你能不能用感叹的语气读一读课题?

     (在“难忘”一词下面板书:抒情。)

   ⑸ 质疑:

     那这篇文章叙的是什么事?抒的又是什么情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把握结构,整体感知: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着重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板书:

   
学习祖国文字 参观小礼堂

 



   ⑵ 找出描写“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的有关段落。

   ⑶ 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愛中国。

 



   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愛”字。

   ⑸ 说说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⑹ 分别找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3、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⑴ 齐读3~6节,即第一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联系具体的句子来谈,也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⑵ 女生读7~12节,即第二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主要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训练朗读,并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是欢迎我们的。)

   ⑶ 过渡:

     除了同学们上面讲到的以外,还从哪些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对我是表示欢迎的。(参观小礼堂)齐读13~15小节。

   ⑷ 问:作者来到小礼堂,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中华名人)简介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 抓住最后一句话教学第16节课文:

     师: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怪不得作者在最后会这样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反问句,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朗读告诉我它真的是一个反问句。“简单的话”指的是什么?“全部的感情”指的又是什么?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⑴ 就让我们一排又一排,一遍又一遍地用这句最简单的话来表达我们全部的感情吧!

     (再次训练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⑵ 师:今天我们在这个难忘的教室上了这堂“难忘的一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适合自己的作业?

   ⑶ 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就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难忘的一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7:5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3:18:0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回到祖国已有整整十年。同时,澳门回归也有八年之久。香港、澳门这两个游子历经沧桑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宝岛台湾至今都未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她也在六十年前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统治,实现了“光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台湾的那所乡村小学,与他们师生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看看在那个风云年代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忘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

  3、读读想想:
    你解决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把你问题记录下来。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整理问题:

    师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众朗读。

    (简单的当场由学生解决,比较难的留待待会理解课文时解决。)

  2、深入阅读:

   ⑴ 出示思考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

    ① 细读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

    ② 再读,想一想,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③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可独立阅读也可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你们所提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 学生读文、讨论(师巡视)。

   ⑶ 汇报交流(从全文整体汇报)。
 

【教学反思】

  以上是《难忘的一课》前半段的教学流程。初看起来,这部分设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当时课堂上所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课始时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后,要求他们初读课文解决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整理。这时的个人阅读和小组交流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一改往日被迫读书的状态,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读书、讨论。而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的几个正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如:

  1、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而且是“一笔一画”?

  2、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那么严肃认真?

  3、我们看到教室里师生在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的读这句话,“我”也情不自禁地坐下来跟着读,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意外呢?

  被小家伙们提出来之后,教者也不禁喜上眉梢了。然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再深入阅读,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不是比老师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要好得多吗?以下的教学如我所料,出奇的顺畅而又成功。其实,让学生把所有的学习行为化作主动的探究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0 13: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