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5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语文课堂不仅要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因此,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

3、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句式练习的好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两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音乐之都”的,让学生明白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从阅读的角度提出问题,后者是从表达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2、3、4等小节的第一句都是这一小节的总起句,可以用来直接概括节意,同时也归纳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全文围绕总起句介绍内容,这样的结构清晰,体现了重点。形式和内容都能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我让学生截取生活中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式介绍熟悉的一处景,将学得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再一次在实践中运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59:52 | 只看该作者
15、《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  王庆芳

这一课中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有序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表现得十分典型。所以,教学中,我就抓住“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从全文通读,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引导学生从她的地理位置认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似乎就可以知道: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接着,引导学生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去分层学习。

在作业设计中,我紧扣“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有序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布置每小组设计一个中心句,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做到读写结合,使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10: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