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0:0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概念在本单元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看图片的大小,人身高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等;比一比、比手的大小和桌面的大小,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大小比较等方法,最后形成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二、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和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讨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实际操作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面积单位的确立中过的不够扎实,需后面加强指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0:03:01 | 只看该作者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仪征市实验小学 张秀花
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上课伊始,拍手欢迎的生活情境,“醉翁之意不在酒”——下面我就要从拍手开始导入新课。
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出这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的把生活经验凝练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摸身边物体的表面,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要求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比较两个面的面积大小。
我们都知道“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概念,只是到了高中或更高的阶段才学什么叫面,也才能严格地谈及它的大小。就以往学生出现的问题来说,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之所以学生总是出错,可能由人观察物体的角度决定的,我们在看图时,更多的是观察色彩明丽的点,或变化多样的线条,而容易忽视涂色均匀的面。
另外教材在安排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也是先学周长,让学生关注围成图形的线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再学面积,可是面积的计算还是离不开长度,而是借助尺子量出数据后再进行计算,所以学生不完全了解其中的原由,很容易和周长混淆,因此让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面就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从线到面是实现由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第一次飞跃,从面到体是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第二次飞跃,而体的认识也比面的认识容易得多,而“面”夹在“线”与“体”的中间又受“线”的干扰,所以面的建立是点、线、面、体中我认为是最难的一个了。因此面积的认识这个教学内容看似容易,却不是能够真正理解掌握的,所以,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多视角的来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即面积。
二、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涂色是他们喜欢玩的事情。而我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面积就不一样,另一组大出许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而在我事先一再强调“公平”情况之下,势必会引起“不服气”,而当学生看到“事实真莫道不消魂相”之后,充分感受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知道,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这时,我就站在旁边,让学生们唇枪舌战,学生争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认识的过程。涂色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相差很多,直观的靠眼睛看,就能看出面积的大小,也自然过渡到下面“考考你们的眼力”,用眼睛看,来比较四个省面积的大小,从校园平面图中,选择其中的两个图形,比一比面积的大小。接着,请学生动动手,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预设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一个是10 cm×10cm,一个是10cm×10.5cm,引起学生的争论,激活思维的火花,“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虽然有一些学生叫嚷着“有办法”,但未必每个人都知道,所以先给时间独立想一想,这也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的习惯。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想出了比较办法,其实,有的方法实质上一样的,但是这些鲜活的东西毕竟是学生小脑袋瓜经过认真思索、操作得出的,学生跃跃欲试,我想既不打击孩子的激情,老师“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还要及时的“收”,于是我说“你们的办法真多,但是无论怎样比,最后的结果都是……蓝色号图形的面积大,进行小结。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体验乐趣。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穿插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用眼睛看比较面积大小。第二个层面,在新知学习结束,用数格子的方法。
练习的设计,整合了教材提供的习题,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一时是很难独立想到的,这也是下一节课《面积单位》引入的方法,以“想想做做”第3题,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出梯形的面积最大,在这个基础上,把教材P77的思考题,给两块空地铺砖,因为第3题是有现成的格子,可以直接数格子;而空地铺地砖这个问题中,空地没有格子,学生既可以数空的格子,也可以画格子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材中提供的空地铺地砖问题,在今天的第一课时来思考,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很难正确数出需要的方砖块数,所以,我把教材中的空地裁剪成了一半,这样,第一块空地需16块,第2块空地需18块。
最后安排的游戏----猜猜看,再次引出数格子的方法,激起“矛盾”,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铺垫孕伏。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有趣,下节课再来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综述:
以上是个人对本节课的一管之见,请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0:03:15 | 只看该作者
  面积的初步认识算是准备最久的一节课了吧,在选这节课上公开课是就觉得面积这个概念比较难上,加上让学生操作,感觉比较难以控制。准备时不断的感觉让这节关键的点就是:1、面积的概念;2、比较面积的大小;那些小工具怎么都准备不够似的。

   上课的感受:第一次试课,很没底,上课的时候还算顺利,每个学生都能按我的思路回答出的答案也是我要的。不过像在走教案,缺乏灵活性。

               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改了很多,其实有时候发现改着改着人就会更不踏实。正式上课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很慌乱,去的时候,就已经上课了,看着在等我上课的学生和老师一下就慌了。因为课前还要给学生准备材料。非常感谢那里的老师很细心的帮我发材料(其实学生用的材料还差了几包)。

               上课流程:课前趁着在插课件的时候,让学生玩了“我来说你来做”。(本意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让学生摸自己的身体的部分)

               导入:本来是通过课前游戏的拍手就进入了。

               认识面积:第一部分:先认识面:通过让学生抹面,找面,从生活中找面;在让学生比较面的大小后,揭示物体面积的概念。强化概念:教师出示例句,让学生模仿后,自己举例说说。

                      第二部分:封闭图形的面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封闭图形,通过涂色比赛后,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揭示这些图形也是有面积的。出示不封闭图形,强化概念。

              比较面积的大小: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比较面积的大小。

              回顾:概念总结,引出课题。

              练习:判断是不是面积

                   让学生用画7个格子面积大小的图形。

    上课后体会:上课不够镇定,很容易让一些因素影响。在比较面积大小的环节,学生没有听明白要求,不知道要怎么做。

    评价:在不封闭图形的时候,让学生涂完后,再封闭图形涂色,是怎么样的。

         比较面积时:要出示要求。

         总之评课的老师说的很委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0:04:02 | 只看该作者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yuanchuang)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思维基础。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法和观察法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即数格子的方法),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00: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