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9:5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活动及上网查询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关注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常见化石燃料。
3、教学难点: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教学课时:交流讨论化石燃料1课时;探究活动2课时
5、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老师]大家都见过、使用过一些燃料,请同学们说说(柴草、煤、天燃气等)
[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宝贵的财富-----化石燃料
二、提出问题
课前布置学生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学习。
1、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课本阅读和上网查询资料请完成下表:
    煤
    石油
    天然气
所含元素
所含物质
    用    途
燃烧产物
(2)请你调查一下,煤、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的市场价格各是多少?你认为我市应选择推广哪一种燃料?简要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煤和石油作为燃料的弊端
3、为什么说煤和石油作为一种燃料燃烧太可惜了?
4、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完全消耗,我们如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
三、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1 燃料调查组 2 环保组 3 燃料利用研究组 4 新能源组,然后要求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汇报研究成果。
四、练习应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书上和达标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9:54:26 | 只看该作者
二、自我反思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同学们在走访家长、资料查阅、课前的整理准备和课上的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了家长、朋友、同学的帮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愉快,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另一方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在交流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使得他们的才华得以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建立了信心,为今后的积极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第一阶段结束后,通过阅读学生写的调查报告,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深入地研究问题,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找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探究能力上,班内学生的水平程度还不一致,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阶段的课堂交流,有的同学还是在罗列资料,有的资料数据太多,再加上单纯的叙述,有时同学都听得不耐烦了,影响了交流的效果。怎样发言如何组织还需要我继续研究。
另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同学对这些研究性的问题还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因此参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同学资料来源范围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不会上网,有的找不到合适的资料,有的材料没有参考价值。
这次课例,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得到了以下启示: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12: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