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物理优质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1:3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例分析
湖北省钟祥市第五中学 赵清海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物理问题情境,不但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最终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心理发展水平的物理问题情境,我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利用物理史事,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史、科学家故事、科学趣闻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寓言、成语、格言等,结合故事中描述的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1:在本节课的引入阶段,我利用“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引入,造成知识的悬疑,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进行分析找到真正的凶手。当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归纳分析得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本规律时,又顺势带出另一个相同的事故 “奥林匹克”号惨案。不仅因为这两个事故的产生具有共性,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牵连,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对现场的事故进行模拟,切身感受探究的乐趣,享受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在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与历史事实或名人轶事有关,“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奥林匹克”事件,在历史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迫切要求人类去探求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也才有了“伯努利”实验的成功。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为课堂的高效性打下了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的生活中有丰富的物理素材。如果我们从生活、生产中熟悉的实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



案例2:探究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后,我们用找到的规律解释了“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发生的原因,并总结了惨痛的教训,然后提出了“安全线”的由来及作用。这时候学生们才知道火车站常见的安全线还有这样的典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同时认可了安全线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情境的巧妙设置,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典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这节课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小纸条、乒乓球、塑料泡沫、汽车尾翼板、安全线……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或事,但这里面却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借助于这些物或事来做实验,或探究、或设疑、或应用,学生就更能理解“物理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了。



3.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在本节课中做了大量的实验,如伯努利实验、两场事故的模拟实验、吹乒乓球实验、飞机升力的演示实验……有演示实验,有学生实验,有按老师要求实验,有自主探究实验。



案例3: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过程中,利用“吹一张小纸条”的实验为猜想提供事实依据;利用“伯努利实验”共同验证猜想;利用对两个 “事故”的现场模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成功找到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还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愚昧无知,必遭大自然的惩罚。



在飞机升力的教学时首先做了一个“向下吹乒乓球,而不掉”的实验作为情境铺垫,同学们在惊诧中感受实验现象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探究。然后进行了两架飞机的模拟试飞实验,知识上,学生真实直观的认识到上凸下平的机翼形状是飞机飞起来的关键;效果上,这已不仅仅是一次实验的对比,而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发,一个科学的跨越,引发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长久不忘。



通过这些实验的设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还原了人们认识发现物理规律的历程和科学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亲历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知识,切身感受物理学科学习的特点,也使课堂的教学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4.利用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许多现象、概念、规律,只凭教师说,学生仍然无法想象,借助课件或视频或图片,可将许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案例4:在进行飞机升力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观看“飞鸟与飞机”的视频进行设疑:“小鸟和飞机为什么也能在空中飞翔而不掉下来呢?”;然后再利用flash课件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流动非常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知识的应用我选择了三个素材: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香蕉球,分别用图片和flash课件呈现出来。灰雁倒飞,实际上是利用情境设疑让学生猜想“灰雁怎样才能迅速降低高度摆脱危险?”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汽车尾翼板,正是人类利用大自然创造发明的原创点。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又都是对飞机机翼倒置的应用,具有相似性。美丽的曲线——香蕉球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品尝足球运动的魅力和神奇,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欲望。



通过这些清晰直观的图片、视频和课件的演示过程,为各个阶段的学习提供了情境素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在应用知识中又享受到了快乐。



在本节课中,准确恰当的选材,科学生动的实验,令人惊奇的图片,引人入胜的视频,制作精巧的课件等,不断再现物理现象,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创设了可以触摸的学习研究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引入、情境设疑、情境探究、情境观察、情境分析和情境应用等环节环环相扣,既体现出知识的呈现规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出情境教学的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识”,而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活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灌输”,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更应该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物理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使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