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案例《小鬼当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7: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特别爱买零食吃,而且特别爱攀比,说我爸有钱,我叫我爸买什么买什么……我妈更多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小鬼当家》。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环境,通过模拟购物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货架、水果、蔬菜、食品、生活用品等物上面都贴上相应的价格、记号笔、每个家庭一个钱袋(装有5元、2元、1元的,共10元钱)、爸爸、妈妈、孩子角色吊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成立三口之家(出示吊牌,介绍规则)提问: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家都有些什么人?

1、          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成立一个小家庭。

2、          分配角色(利用一、二、三区分家庭,同样数字牌按大小分别表示不同角色)

3、          每个家庭分配10元钱(各种搭配的钱:10;5+5;5+2+2+1)

二、     游戏:小鬼当家

提问:“谁当家?”

以家庭为单位,外出购物,选购自己家庭需要的物品。(孩子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7:03:07 | 只看该作者
三、出示统计表:家庭收支统计表,介绍统计表
名称
收入
支出
结余
一号家庭
二号家庭
三号家庭
四号家庭
五号家庭
六号家庭

1、作好记录: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2、每个家庭家庭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所花的钱,教师进行记录统计。提问:还有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计算花费的,请幼儿书写剩下多少钱。(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
四、收电费。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1、出示电费单,贴在统计表上,请幼儿比较电费多少。
   2、请孩子付电费,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
3、提问: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
继续提问:出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
小结:少买零食,卖废品,节约用电。要学习节约,当好家。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小鬼当家》。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环境,通过模拟购物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结合《纲要》和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的数学感知和体验需要生活化、情景化的背景。因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与教师给他们的那些问题相比,这样的问题往往更容易被幼儿理解与解决。同时,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我以家庭为单位,给每个家庭10元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他们到超市去购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我又引导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填写收支统计表,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这时我又向幼儿发出互动信息——收电费,我把每个家庭这个月应付的电费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出来,然后去收电费,结果大部分家庭都没钱交电费了,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纷纷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我继续提问:出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收电费这一环节,触及到了幼儿的灵魂,使幼儿在问题中、矛盾中自己教育自己,这种直根于内心的教育,易内化为可贵的节约品质,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4: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