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阅读教学的改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胡富强

讨论阅读教学的改进,应该与贯彻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注意新教材提供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当前,研究改进阅读教学,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十分必要。

一、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就此,新教材(包括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经过重新修订的教材)在多方面实施了改革。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大量的新课文进入教科书,使得许多鲜活的人文材料融入学生的阅读领域,为增进学生的人文知识和语言素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减少了字词句一类的零碎读写,加强了整体学习感受和重点探究认知的积极引导,扩大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均告诉了学生学习重点,每篇略读课文前面均出示了阅读提示,这对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帮助。教科书不再是侧重于教学任务字词句篇的分解和落实,而更加重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材已经做了改进,教学同样要积极跟上。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能力和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主”──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新课文教学开始,最好先让学生去自行读看。学生对新课文多有一种新奇感,想急于了解里面的内容。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多保护他们先睹为快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己先行阅读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语言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动脑,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文章的内容含义,想一想文章的写作方法。老师不可把自己备课时理解到的、想象出来的答案过早地讲给学生,要先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探究。动口,要启发学生说说文章的内容,说明其中事情的意义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不要怕学生说不好,说得不全面、不准确,只要他们张嘴说话就好。动手,要鼓励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多批画,主动做练习。课堂练习,不能全是老师让写则写,老师指定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自觉主动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有的老师还是讲得太多,学生的自觉活动却较少。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按照要求读书或查找答案,通常情况下还是依据老师的思路走,完全是被动跟进。课堂上,一些老师用于训练学生的时间过多,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时间偏少。40分钟里,频繁的问问答答,不时地议议论论,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然而核心仍然是老师,学生的多数言语行动还是为老师的教在服务。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读书。教什么和怎样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生该读而读不到的,该学而学不会的,正是需要老师做工作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因学而教、为学而教,多数情况下不是要让学生跟着老师转,而应该是老师跟着学生需要转。即使在讲读课上有时确实需要老师讲一些,也应该是由学生的读而引发,即“以读带讲”。这里的“带”是带动的“带”,而不是代替的“代”,意思是:学生的读是讲读的基础,应该以学生的读来影响、带动老师的讲。

阅读教学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能力。二者相比,培养阅读能力更重要,是教学的着力点。譬如,教材中有故事性课文,有科学常识性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物的事迹和课文所介绍的科学常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够,还必须引导学生去具体了解或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介绍人物和介绍科学知识的,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增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这一点抓不住,就容易把这些课文上成故事课或常识课,那就不是完全的语文课了,我们说,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教学任务,上课最重要的是把握教学目的、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就有这个原因。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老师。要看老师的备课情况,看是不是抓住了教学的基本任务;要看老师的教学方法,看是不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切实有效;要看老师的指导工夫,看是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做到踊跃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做许多工作,这些工作的确定与实施都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

新的教科书,课文比过去增多了。使用新教材,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讲究教学效率。课文还是不能讲得太多。这些课文大都是现代语体文,只要引导学生用心读,多数课文可以做到一读就懂,没有必要去来回分析,也没有必要把课文大段大段地转抄到屏幕上,离开课本去过多地讲解。教学时间要珍惜,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一定要得到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特别是在低年级,老师的语言、范读和板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课堂上老师的范读少了,低年级的课堂上也不多见,有的多是靠录音替代。录音多适用于引导学生欣赏,范读却能更多地注意到学生的实际。小学生从接触一篇课文到读熟读懂,读得流利、有感情,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时需要老师相应的示范引导。自己不会读,读不好,听听老师的,也就会了。范读更具针对性,不可以轻视。

板书是教学语言的重要辅助,该写的一定要写。现在的教学手段有很大改进,音像制品很多,有声有色,确实帮助了教学。不过,老师的写也不可缺少,像指导写字、教学词语,还是需要老师的示范。特别是在低年级,老师的直观引导尤其重要。当前一些课堂上,老师几乎不写字了,出个课题也要使用投影,或者课前用纸条写好粘贴在黑板上。老师不板书,自己省力了,学生却失去观察示范的机会。我以为具有示范引导意义的板书,老师还是要做,除了一些复习的内容以外,最好要当着学生的面写,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直接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老师常常会出示一套板书,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启发帮助的作用。值得研究的是这个板书应该怎样形成,它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义考虑,应该说在多数情况下,板书要依据师生的共同理解思路而自然形成,不可只按老师的想法和兴趣来做。即使老师酝酿的板书是好的,也要学生能理解和感受得到才会有意义。板书的用词用语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言发展需要,不能完全是老师的精心雕凿。不然的话,即使你编拟得很精心、很巧妙、很让人感到惊奇,也还是越会脱离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课堂上的“学生为主体”便淡薄了,甚至没有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很重要。我们应该加大研究力度。要研究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寻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6: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