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旧知,铺路架桥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高
|
1.出示长方体盒子,
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2.再出示一个正方体盒子,
师:正方体又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3.师:如果确定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为底面(下面),你能很快说出其余的五个面各是什么面吗?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师(指着长方体盒子):谁有办法把这个立体图形变成平面图形?
生:可以剪开。
师:怎样剪最好?
生:沿着棱剪。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一个剪得好的长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师(指着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盒子能否剪成这样的平面图形?
生:能。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4.学生继续剪,把一个剪得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5.师(指着黑板上的展开图):像这样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使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把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还原、展开、再还原、再展开,这样反复几次。
教师:假如有一个摄像机把你刚才的操作过程拍摄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
(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师: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剪出来的展开图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谁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
师:为了找到其中的奥妙,我们先来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师: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么剪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把你的剪法和想法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
学生体会到:因为沿着不同的棱来剪,所以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3.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剪一次看看。
(剪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你准备沿着哪几条棱来剪?想象一下剪出来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才动手剪一剪。)
4.剪完后
师:看看剪出来的展开图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和你第一次剪出来的展开图一样吗?
师把学生剪出来的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展开图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把11种情况全部剪出来,老师可以补充上去,但不要求学生掌握这十一种剪法。)
5.师:你们真是棒极了!同一个正方体居然剪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尝试、体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师播放课件进行介绍。
6.练一练: 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给能折成正方体的图形打上“√”。
(电脑出示书上的六个平面图形)
1、下面图形中,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2题)
3、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你指出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1、在下图中找出5个小方格,并将它们涂上颜色,使这5个小方格可以折成一个没有盖的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5×3的方格图)
2、(机动)有一个正方体,上面有一只小虫子,B点有一些蜂蜜,小虫子要想吃到蜂蜜,你们能帮助它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出:既然“平面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们可以把正方体展开再寻找两点之间的距离,会最短。
3、机动。(第23页练习二第8题)
|
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操作。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和班级进行交流。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内在的规律。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摆弄长方体、正方形学具。
学生先看图进行思考、想象,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后
汇报自己的做法。
独立完成后汇报
|
一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知识上的铺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六个面,沿着不同的棱剪开长方体或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也不同;二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方法上的铺垫:在折叠时,先确定其中的一个面做底面,然后通过想象或操作,能很快推断其余的五个面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一个面,从而判断能否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可以转化成一个平面展开图,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同时,因为学生会沿着不同的棱剪开,所以剪出来的平面展开图会不一样,这样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新知的疑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积极主动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去。
这个环节的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先想象,再实际操作,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次剪是初步感知由“体”转化成“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二次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认知冲突被激化,内心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愿望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展开想象,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通过操作加以验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上,而是引导学生更深一层次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这正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个绝好时机。
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关注个性发展。
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指导,体现学科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