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观摩课《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09: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同时能学会识别气温的分布图。增加自然知识,从中了解气温与日常生活其他方面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气温容易理解,但对等温线及地图的识别是一个难点,需要多列举事例让其明白。同时,要多利用图例进行多角度的练习,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看图。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2)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09:09:0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习气温的测定与识别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分布




















课堂练习,小结知识。







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用问题引导气温的测量方法。
提问:一天观测气温四次,如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提问: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一地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展示:读图分析,气温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交流:A说明气温与生活的关系;B说明气温与交通的关系。









讨论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中,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7月和1月;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一年内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展示不同的图例。让学生分析。











过渡: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是用等温线表示的。什么是等温线?
结论: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等温线。
活动:读P52页图3.15,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2)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与气温差有什么关系?
(3)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引导学生回答抢答问题。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2)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3)夏季,很多人上庐山避暑,为什么?
总结课堂知识。

学生回顾知识,个别回答。

















1、小组长组织讨论交流问题
2、选代表回答问题
3、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1、学生掌握等温线的概念。
2、回答和交流书本上的问题。
3、评价他人的结果,完善自己的答案。













1、学生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其他学生予以评价补充。
3、做好知识的整理和记录。

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使学生通过讲解理解基本定义。
结过交流理解等温线与气温差的关系。
学会辨别不同的气温现象。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一年中,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7月和1月;
2、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
3、一年内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等温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09:09: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俗语云“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才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最终目标。由于地理具有时空性、广阔性、遥远性、运动性及循环性等特点。我认为,学习本课的方法有三条:
(一)是“列举问题法”,即预习时提出问题、听讲时针对问题、看书时巩固问题、作业时检查问题、总结时反思问题。课后再重温课本和笔记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作业检验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
(二)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而言,地图是其第二语言,而且在地理考题中,无图不成题,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图、读图、描图、用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从图中寻找切题点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在考试中将会受益匪浅。
(三)是用歌诀及形象事物替代法帮助记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学生记忆更轻松、更快乐,并鼓励学生自行编读。
(四)、以地理教具来辅助教学
地理可谓海纳百川,文理兼容,包罗万象。上至广袤的宇宙空间,下至地球内部几千千米处。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光凭语言很难解释清楚,所以必须借助于一些地理教具来辅助教学。如地图、地形图、课本插图、影片等,尤其是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04: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