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地形与地理,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经过计算感知。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不难看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学生从图2.2转化到图2.1有一定的困难,应该结合以前学过的地形剖面图的形成指导学生观察。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们讲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请学生归纳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4.我国的主要地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知识点也较多,老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我的思路是先讲山脉,因为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网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5..中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里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当介绍下山区的概念,它不是仅指山地,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在同学们以前的认识中,往往觉得山区是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本课之后,他们发现其实山区还有一些优势,比如山区虽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较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认为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      
2.学生学法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学会看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能力较差,也就不能很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死记硬背”。     
    3.本节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4.本节要通过看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示意图学习我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任何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4.发展学生读图的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对我国交通、气候的影响。   
情感与态度:   
    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读东西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图、地势分布图,并从中获取效果信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2:5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二)指导读图
(三)归纳结论



(四)布置作业



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地对于发展经济的利弊。
   (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读24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
   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一节
1.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
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
2.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2000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形剖
面图和阶梯图,获得感性
认识,经过讨论得到相关
信息-----地形、地势知识
通过看我国复杂多样的地
形,了解地形分界线。
经过看五种地形面积比例,
知道我国山区面积的广大。
从而了解地形对我们有利
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形与地势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国东低。
地形分钟多样: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指导学生读、讨论交流。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组长对本组的成员进行本节学习评价。
(2)教师的学生本节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并就每个小组本节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进行评比性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兼顾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3:0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教学感到:
    1、利用指导探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讨论交流,使学生直观的获得了地势、地形的特点,给学生的印象较深,效果比较好。
    2、组织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知识获取更好,也是我过去感到的担心不存在,使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本节课的不足:
    1、导入没有特色,是学生开始兴趣不高。
    2、没有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也没有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看地形图,使一部分学生知识了解不充分。由于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有点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18: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