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5: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5:3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3 15:33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2、问题引入: 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
3、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你能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吗?      
4、过渡: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观察魔术

聆听,思考




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归纳燃烧的定义


讨论、猜想、回答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锻炼归纳、猜想能力。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木条和煤块片刻
2、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猜想是否相同呢?
3、设问: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实验7-2】。
4、讲述: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5、观看视频:火灾的危害
6、过渡: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①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气炉熄灭?②油锅着火了,怎么熄灭?
③木制家具厂发生火灾通常如何扑灭呢?
                                                                                         7、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8、小结、板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交流,回答



思考


聆听,思考






观看,领悟

转换思维,进入下一个学习目标













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讨论,归纳




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实用价值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展示达标练习,提问并修正学生的答案

做练习

活学活用,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
小结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自我反思、感悟、升华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1页,2、5 、6


记录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注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说明:三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5:32:4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2: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