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复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8:5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讲解【难点分析】

一、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5.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三、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特点,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1.特点:宋元科技具有开创性、开放性;继续领先于世界。



2.影响:科技发明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四、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3.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



4.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5.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易混知识】



1.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主要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科技大多属于应用科学,主要源自整理传统典籍和经验总结;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我国古代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农学、医学高度发达,但生物学理论薄弱。



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文艺复兴后西方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热点追踪】



“天文界的奥林匹克”将举行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8月14日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八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据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届时,全球各国约3000名天文学家将齐聚北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学法导航】



1.学习本课内容,要特别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大世界地位。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



5.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6.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又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体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除中医学、中药学著作外,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还表现在拥有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如名医扁鹊、华佗等。



【小资料】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之──石氏星表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常还连同其他特性)汇编而成的。它是天文学上一种很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曾经多次测编过星表。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在战国时代。它的观测者叫石申,是魏人。他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



石申编过一部书,叫《天文》,共八卷。因为这部书有很高的价值,所以被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石氏星经》这部书已经在宋以后失传,今天我们只能从一部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石氏星经》的一些片断摘录。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辑录出一份石氏星表来。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恒星共一百一十五颗的赤道坐标位置。(按《开元占经》所编星号看,《石氏星经》原文应该有星一百二十一颗,但是其中六颗在今本《开元占经》中缺佚了。)



右为我国古代天体赤道坐标示意图。I是赤道圈,II是地平圈,P是天北极。A、B是相邻的甲、乙两宿的距星,ab表示甲宿的距度。S是某一天体,as表示它的入宿度,SP表示它的去极度。



石氏星表的赤道坐标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二十八宿距星的,叫做距度和去极度。距度就是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去极度就是距星赤纬的余角。还有一种是二十八宿之外的其他星,叫做入宿度和去极度。所谓入宿度就是这颗星离本宿距星的赤经差。不论哪一种方式,它的实质和现代天文学上广泛使用的赤道坐标系是一致的。而在欧洲,赤道坐标系的广泛使用却是在十六世纪开始的。



恒星的赤道坐标会作缓慢的变动,这种变动的绝大部分是岁差造成的。因此,按照岁差规律,比较一颗恒星古今坐标的变化,可以推求出这个古赤道坐标的测定年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8:53:19 | 只看该作者
同步训练
1.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述海上航行情形“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由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工具
B.指南针在北宋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北宋时期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萍洲可谈》的作者朱彧发明了指南针
2.某中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科技一课时,同学们看到有关材料上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此有些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那么对于同学们的观点从四大发明的层面来理解这句话,正确的是
A.学生甲说:“四大发明对中国来说,毫无意义”
B.学生乙说:“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学生丙说:“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学生丁说:“四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3.下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京居延注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用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木简刻字使用的是活字印刷术   
B.为方便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      
D.木简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
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5.近期以来,部分学者提出取消中医,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医学界人士的强烈谴责。中医以完整的体系独立于世几千年,它博大精深,名医辈出,著述甚多。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6.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自幼聪明过人,博精天文、水利。1262年,他被忽必烈幕僚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皁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称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的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右边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的记录  ③《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④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发明创造占世界的比重: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i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2)请按时间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8:53: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与答案】



1.B  材料的意思是说水师(海军)在海上辨别方向时,晚上依靠星星,白天则依靠太阳,只有在阴雨天气时才用到指南针,由此可以判断出指南针在当时水师辨别方向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A项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司南;C项由材料可以判断出是错误的;D项明显不正确。



2.C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我们国家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四大发明的作用。A基说法过于绝对化;B项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但不能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项是正确的;D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自己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四大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



3.D  木简刻字早在汉朝就有了,而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才发明,A是错误的;为方便流传,弃木简而用纸,很明显B是错误的;楷书三国时才出现,因而C也是错误的。



4.D  实际上是考查历史研究中论据的真实性问题。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故答案为D。



5.A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6.C  从材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授时历》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结合所不知识也间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专领先世界,故④是正确的;而由“敬授民时”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与三代农业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定和农学研究历来备受重视,成果丰硕,故①②也是正确的;中国古代的科技往往是经验的总结,而缺乏理论创新,所以可排除③。



7.D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浑仪”是古代中国创制的天文观测工具,然后以此为依据判断四个选择项的正误。很明显D项的说法是最接近史实的一种,符合“天文观测工具”这一点,而其他说法则离史实较远。



8.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应该是《齐民要术》,而不是《农政全书》。



9.(1)一是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二是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2)①战国时期的司南,即后来的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②战国时期石申著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③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④至迟汉武帝时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经使用浑仪观察天体坐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⑤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⑥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⑦东汉末年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⑨宋代成熟的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⑩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其中的回归年长度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多年。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18: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