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7: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发散思维,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书匠的行列。反思是“教无定法”的要求,也是做“学者型”教师的内在要求。
下面是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先说亮点: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说出体验、看法。 文化生活,其实这一模块开设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审美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和信心。而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个特点也就说明了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那么,学生可以说在无形中已经充分接受了文化,缺少的只是对它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感受。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文化的感受上升到对文化理论的学习、对文化知识的正确把握则显得分外重要。文化生活课本里,每节新课都设有一个探究活动作为导入,而这些探究活动都是非常生活化的,都可以由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库存中得到一定的认识,而我认为,现在高二年级学生对于文化感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可以对这些探究活动做相应的调整然后让学生自己讲出对问题思考的结果,这样就可以给新课知识点讲解减少很多障碍。而这样能达到另一个效果,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立刻融入课堂,不用浪费时间调节学生的情绪而直接进入课堂的学习。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我们海南有哪些传统文化?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这里,由学生举出一些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归纳为几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政治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本框题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清明节扫墓、中秋节赏月;海口骑楼、福建土楼;琼剧图片,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如下: 1、因为经验尚浅,把握不足。进行备课时,在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可以加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丰富课堂。 2、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把握还不够,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草草了事,学生不能很好理解。这反映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有时学生生成的知识应该及时给予点评。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加以践行,一课一反思,一点一点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0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