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6: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 蔡亲锋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同时也能够在一种快乐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美术知识。因为学生在欣赏、了解地方资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地方资源   开发   美术   校本课程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也逐渐被推上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轨道。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开发的课程并不适应不同地区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也无法满足个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这样一来,就给学校和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编制上有更为广阔的取材空间,也在国家这个教育大环境中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实施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充满地方特色并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课程体系。
同时,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缩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3]另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4]
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从过去的教育经历中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角度去探索新路,以本土资源为依托,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并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例如课标中所说的:“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5]
三亚是一座美丽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这里汇集了蓝天、白云、阳光、大海、沙滩、森林、温泉、岩洞、田园、民族风情等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资源。而我校所处三亚市崖州区——崖州古城更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崖州古城,是历史上崖州地区的贸易中心,现存的古迹中有南门“文明门”、孔庙、同善堂、广度寺、迎旺塔、盛德堂、晒经坡、崖城老街骑楼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在探索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有利而又便利的条件和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呢?在这里,想把自己多年来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跟大家一同交流和分享。
一、立足地方特色,开设第二课堂
以培养学生兴趣、美术特长为出发点,创办美术兴趣小组,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开设手工课和绘画课。课程内容有临摹、复制民间艺术,如农民画、剪纸、泥塑等。另外在制作插画艺术、模型、铜丝装饰画时,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寻找各种各样的废置品(如椰子叶、废纸纸箱纸盒、铜丝等)来进行创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上色等美术技能的同时去研究和发现美,并且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6:17:59 | 只看该作者
二、利用乡土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
1、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会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
    在铜丝装饰画制作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虽然有充足的材料却无从下手。而有些学生虽然有想法、能力强,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这时,我鼓励他们找同学一起做,互相帮助、指导,共同学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与体现。
2、使学生乐学、会学,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
“每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这些文化积淀如果利用得好,可以给当地学生更直接、更现实的教育。”[6]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欣赏三亚的自然风光以及了解崖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通过启发学生依靠自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既能增强了学生的爱乡情感,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轻松快乐地学习。同时,在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必须发挥导向作用,积极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在布置黎族文化铜丝装饰画作业时,准备了不同的黎族装饰图案;然后启发学生,这些图形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比较适合,让学生为这些图形设计周围的景物,这就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丰富美术表现语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铜丝材料或纸质材料中归纳出设计要素——点、线、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形象感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美术知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融会贯通,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这就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盲目的制作。另外,在美术课标中也明确要求:“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7]因此,不管是在绘画过程中,还是在插花艺术、模型和装饰画的制作过程中,我都会让学生多相互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意、品评别人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起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开发活动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不管是作为学校管理者还是美术教师,我们都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学校艺术组以及校团委利用节假日举行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展览和各种主题黑板报比赛等。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美术课程资源,它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检验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生为本”是极具时代色彩的教育方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也要逐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留心生活,善于观察,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1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