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九年级期末新浙教版语文上册综合考试卷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3: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2013九年级期末新浙教版语文上册综合考试卷免费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浙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大纲同步,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公式等没有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预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东湖中学  
             姓名:            班级: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神舟”五号仿佛被一双巨手擎着,在hàn(       )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指苍qióng(      ),终于圆了中国人áo(        )游太空的“飞天”梦。
2.根据提示填空。(10分)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的良好状态。(《岳阳楼记》)
②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
               (人名)曾说过:“               ,                 。”
                (人名)曾说过:“              ,                 。”
3.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
    (2)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    ;应改为      。
    (3)第⑤句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      ;应放在      。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       句的后面。
4.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答题。(6分)
      前不久,在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改革课题汇报会上,该校四(3)班学生朱滨清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发现:课本《品德与社会》中有关“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的长和宽”与有关资料上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她借着上台与专家们见面交流的机会,向该书的主编、教育专家高峡质疑,高老师承认由于校对时出了错而造成数字后面的单位错了。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②假如你是朱滨清同学,该怎样向专家提问比较得体,请你帮她设计一下。(3分)
   答:                                                                                             
5、仿写。(4分)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
选择了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
6、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人------从-------众
    ︱      |        |
森------林-------木
                                                                           
                                                                              
二、现代文阅读
  (一)呼唤英雄(15分)
封  尘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了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朗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不懈地挖掘着自身的潜力。当人们认为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的姿态登上领奖台。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看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
(选自《语文学习》2003第4期,原载《新体育》1998第1期)
1.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答:                                                                                                
                                                                                          
2.从全文看,英雄具备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述。(每条表述限10字以内)(3分)
①                                                                                
②                                                                                 
③                                                                                 
3.第⑧节中“感情”一词在此处的意思,可用另一个词语来表述:                 ;“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的意思是                                            
                                                          (3分)
4.作者认为“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出英雄”需要什么条件?(3分)
                                                                              
5.本文所论述的是“体育领域”的英雄,结合你的学习、生活或见闻,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么样的。(3分)
答:                                                                                         
                                                                                
(二)借你一个微笑(20分)
杨保中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子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 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200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3分)
答:                          
                                                                                   
2.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3.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不超过80字) (4分)
描写:                                                                                       
                                                                                          
4.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4分)
答:                                                                                       
                                                                                         
5.作者在第(11)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 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4分)
答:                                                                                       
                                                                                       
6.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段文字,回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1) 所以:__________ (2) )喻:__________  
(3)入:__________   (4)忍:__________
2.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2分)
(1)“曾”通_______,意为__________ (2)“拂”通_______,意为__________
3.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 (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管夷吾举于士
C、征于色,发于声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翻译画线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完成第31-36题. (10分)
【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dí qì)。(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孔文举: 即孔融。  通: 通报。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乙】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诣门者: (       )        (2)入门不顾:(      )
③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 ④若必将之(      )
2.将下面句子断句。(2分、只需断两处)
文 举 至 门 谓 吏 曰 我 是 李 府 君 亲。
3. 根据短文内容概括一个成语(典故)                  (1分)   
4.翻译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陈韪说这话有什么含义? (3分)
翻译:                                   (1分)
含义:                                                              
四.作文。(65分,其中书写5分)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 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或发表观点;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全文不少于600字;③题目自拟;④书写工整,标点规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3:34:36 | 只看该作者
     本站所有试卷下载均无需注册,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附件下载到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2013九年级期末新浙教版语文上册综合考试卷免费下载.rar (23.87 KB, 下载次数: 3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3:34:52 | 只看该作者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撼、穹、遨
2.        略
3.        (1)“相近”搭配不当;应改为“接近”。
(2)“所以”使用不当;应改为“但”或“但是”、“却”、“只是”、“然而”等。
(3)应补出“的缘故”;应放在句末。
(4)应放在第②句的后面。
4.略5.略6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1.因为英雄所处的境遇常常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人们往往看到英雄前台的辉煌,而忽略了英雄背后的艰辛与磨难。
2、①有种大无畏气概;②有种使命感;③总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④未必都有惊人壮举(或“默默无闻,拼搏着、耕耘着”);⑤有胆识、智勇兼备。(写出三项就得满分,其中前三项各2分,后两项写出其一得2分)
3(3分)(美好的)愿望;并不代表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意思对即可。20(3分)①需要用武之地(或“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1分)②需要一种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2分)
4、(4分)回答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二)1  “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意思对即可。)  
2、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 (“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3、 老师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吗?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2分;语言通畅给2分。)
    4、做了两件事: ①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 (答“课堂上‘我’有意让李俊朗读例题和复述题目要求”也算对):②“我”“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 (答“我特意递题目纸条给李俊,促使他和同学讨论完成”也算对。) (每答对一点给2分,笞“课堂上,我向注视着我的李俊微笑”也给1分。语言不够简洁的酌情扣分。)
     5、 不矛盾 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答出“不矛盾”给1分;能说出①②两点各给1分。)
      6、 ①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②这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 (答对第①点给2分;答对第②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一)略
(二)
1、(1)前往、到     (2)回头看(3)曾经 (4)以---为将
2、文 举 至 门 /谓 吏 曰 /我 是 李 府 君 亲 。
3、纸上谈兵
4、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优秀。
陈韪是说别看他现在聪明,长大了不一定聪明,带有不以为然的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18: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