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关于学习艺术的作文 走在绘画的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22: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阳光下,我们茁壮的成长;在阳光下,我们快乐的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有过甘甜、也有过苦涩;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有过甜蜜的幻想,也有过童真的稚嫩。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时,内心总是久久的难以平静。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生命的每一次经历,就是一场旅途,在这场旅途中充满了风浪,也充满了温馨的安宁;也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成长的经历,认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充满希望和失望,因为,生活的经历是成功与失败的并行。而我则觉得,成长的过程就是人生中一次没有结局的精彩演讲,不管是否有鲜花还是掌声,不管别人的冷眼与热讽,我们都得一如既往的将自己的精彩进行下去。因为,生命的希望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就应该去创造人生之美,去追寻生命历程中努力的精彩与收获的快乐。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透过阳台的窗户,看见一只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叫不停,傍边枝上的叶儿在翩翩起舞,一幅绝美的图画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就情不自禁的用画笔在纸上稚嫩的涂描着这幅情景,虽然,当时并没有画出我想要的图画,却从此让绘画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因此,我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画笔在我手上来回移动的时候,纸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别提我心里有多么的高兴,单调的画笔也让我变得爱不释手。

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筛选爱好绘画的学生,由于我对绘画的酷爱,我的绘画作品如愿的被老师选上了,我也如愿的进入学校绘画特长班。从此之后,每当我走进绘画教室,别提我的内心有多么的激动。可是好景不长,在每一天的练习绘画的时候,老师都让我们练习同一幅画,我也慢慢的有些厌烦了,心里一直在想,每次都画同一幅画,多枯燥无味呀!可是,我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内心有些懈怠和不耐烦了。老师也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情,将我们叫到一起,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说:你们一定知道达芬奇吧!达芬奇在开始学习绘画时,也跟你们一样,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直让他画鸡蛋,后来老师告诉了达芬奇,画同一幅画如果能把同一种物体画出不同的形态,才能把这个物体画得惟妙惟肖。达芬奇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内心很受启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丝不苟的练习画鸡蛋;最后,终于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中杰出的画家。我也从这个故事中找到了答案,在练习绘画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在同一幅画中,才能发现绘画的技巧,从中明白绘画的奥秘,不断地提高和成长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绘画水平有所进步和提高。老师的淳淳教导深深的印记在我的心里,从此以后,我绘画时的心情也不再浮躁不安了,我变得内心踏实和安宁了许多,我的绘画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绘画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了,绘画的技巧也娴熟圆润了很多。

现在,我每天在学习之余,都留出一些时间来练习绘画;绘画完成后,我都会拿给老师看一看,让老师帮助我改正绘画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老师总是手把手的教我绘画,她那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总是在遇到困难时眼前浮现出老师对我殷切希望的眼神。我每一个不到位的涂描,老师总是用很长的时间来对我进行纠正。我把老师每一次对我的帮助,都像珍珠一样的串在一起,形成了一串耀眼的珍珠链闪耀在我的心灵里。功夫不负有心人,艰难的熬过几年之后,我的绘画水平得到了较高的升华,在参加少年绘画大赛中,我获得较好的成绩,绘画能力受到专家的好评。也让我深深的明白了,只要你用心努力的去练习,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或许,包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经历多次的磨砺,又怎能见到彩虹的美丽呢!在绘画的道路上,我满怀信心和激情,克服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的向前走;把每一次经历过的挫折,当做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用它来丰富我的绘画阅历。

我相信,我一定能行;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我终会看见彩虹。绘画是我的生活,绘画更是我人生的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22:03:44 | 只看该作者
实验小学  金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8-12-16 17:22:49
这篇文章。。。。。。额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2: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