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3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孙闻

    2008年5月19日,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勇救学生光荣牺牲的谭千秋老师“头七”之际,记者收到了他的女儿、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谭君子发来的回忆父亲的文章——《七日的纪念》。全文如下:

    七日的纪念

    现在离爸过世已经七天了,七天的辗转也让我有些不堪重负。可每当我入睡前,我总会想起5月12的那个夜晚,我不忍猜测,他在废墟里是如何度过……

    回到四川的第一天,我送爸去殡仪馆。从来没见过尸体的我,见到的第一具就是他。战战兢兢地,我用手触摸他的脸。那张至今还浮现在我眼前的脸,就和他平时午睡时一样。所以我一直喊他,似乎一辈子也没有呼唤他这么多次。我侥幸地希望把他叫醒,我以为爸听见我哭喊就会醒来的。

    小时候曾经因为爸要去参加研究生考试而不得不留我一人在家,我害怕地哭着喊他,爸就回家来劝慰我。可是,这次我却如何也没能把他叫醒。

    爸爸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中学老师,他是边做农活边看书才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后来分配到东汽厂来当老师。爸爸很热爱他的事业,可又因为离家太远照顾不到父母而很自责。他每个月都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半来寄回老家。所以他省吃俭用,十几年都一如既往地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爸从来不抽好烟,我在家陪着爸的这些年里,他一直都抽很便宜的天下秀。袜子破了就缝缝补补。每次出去买菜掏钱的时候爸都是一副很不情愿的表情,我还笑他,可我也知道那背后的辛酸。

    我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是爸爸含辛茹苦一手把我带大。为了我,爸爸牺牲了好多自己娱乐的时间来陪伴我,去哪里都把我带上,连再找伴侣的第一条件也是要对我好。邻居的阿姨说爸爸真是又当爸又当妈,每天都是三餐定时定量,再困难也没少过鸡蛋和牛奶。

    高中出去读书的时候,离妈妈家近一些,爸爸转交给了妈妈一张“注意事项”,上面写着“君子爱吃的水果”,“每天应该提醒喝水的时间”,诸如此类。甚至连爸爸遇难后我翻看他的钱包时,里面还夹着我六个月大时候的黑白照片。

    爸对我要求不高,他说只要我能过得比他这一辈好就算满足了。可是我知道他为我的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全力支持,而且很骄傲。小学的时候我被推荐参选省里的“十佳少年”,爸在工作之余熬夜修改我写的十几页的个人介绍;高考的时候爸怕我心态不好,总教导我不能非清华北大不去,当后来知道我考上北大的时候,爸是热热闹闹地请同事们吃饭庆祝;上了大学后我有机会去中央电视台录节目,爸不肯来现场,但在节目播出时候他兴奋地通知了所有他认识的人。

    我知道爸就是这样一个默默的,不善言表感情的人。记忆里,爸从来没有说过爱我疼我之类的话,可我却记得在我七岁那年家里第一次装电话的时候,爸爸到处找人帮忙,专门将电话号码选成了我的生日;也还记得高中时,每次我从汉旺(爸爸家)回绵竹探望妈妈,爸都坚持要用他才买不久的小木兰摩托搭乘我走这十四公里的路途,为的是和我多多说说话……

    如今,我对爸爸的情感不仅仅是尊敬,思念,还有悔恨。自从我高中离开家到外地读书就与爸爸少了联系,只在较长的假期才回家呆上几天。我悔恨的是,在那些天里还因为贪玩而很晚回家;悔恨的是,在大学念书时没能天天都往家里挂个电话;悔恨的是,地震前两天才和爸爸互发的短信,因为我一时大意而没能留存为最后的纪念……

    现在,我的悲伤已经平复了很多,我庆幸自己还能在回忆里看见父亲的样子,还能凭着这条血脉延续父亲的生命。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家人健在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对于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好阿姨和妹妹,这是我爱她们的方式,也是我回报爸的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抗震救灾英雄谱】

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  

  “那4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新华社记者 孙闻 田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老师,你用天使的翅膀守护了花朵(图)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北京、宁夏、云南、上海等十几个省区市有感。震后灾区,雨幕笼罩下满目疮痍,道路阻隔、通信中断,每前行一步都无比艰难。但是,所有抢险救援人员都抱定必胜的决心。艰难险阻中,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共产党员勇挑重担、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风雨中挺起了坚强的脊梁。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师。

  谭千秋老师,在地震中本可以获得生存的机会,却在关键时刻,用臂膀、用脊梁、用身躯,为学生撑起坚实的屏障,用生命与死神抗争,换回了孩子生的希望;刘宁老师,在地震发生时用智慧、冷静与勇敢,指挥引导学生避震,及时挽救了59名学生,而自己心爱的女儿却在地震中失去了花儿一样的生命;康玉龙老师,在灾后迅速投入救援行动中,一刻不停地寻找被掩埋学生,得知岳父遇难的消息后,他擦干眼泪,继续留在学校救援现场,继续与时间赛跑,挽救幸存学生……

用双臂守护学生,自己却被死神带走
  
  据新华网报道,5月13日23时50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在一位老师的遗体下发现的。这位英雄的老师叫谭千秋


    5月14日,张关蓉在丈夫谭千秋的遗体旁痛哭。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在操场上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5-20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平凡而伟大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5-20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北大校领导慰问英雄教师谭千秋之女谭君子

  

右侧谭君子

  当地震灾难无情降临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自己逃生,而是张开双臂紧紧地护住了自己的学生。在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为了保护四位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位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教师,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谭君子心目中的好父亲。
  5月19日一早,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党委副书记张彦、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及法学院的学生代表等,前往谭君子的宿舍对其表示慰问。
  宿舍里的谭君子面容平静,看到校领导们来到宿舍,立即微笑着起身迎接。许智宏率先走进谭君子的宿舍,上前将谭君子紧紧搂入怀中。谭君子见到闵维方和许智宏,感激地说:“谢谢书记和校长,谢谢你们一直给我发短信打电话。”
  领导们与谭君子面对面坐下,闵维方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系统向谭君子表示慰问,并送上了由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提供的慰问金。“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我们在此向你致以最诚挚的慰问;你的父亲是一位英雄,我们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闵维方说,这次地震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考验,它提高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这次灾难中,北大人也应该体现出这样一种精神面貌。
  闵维方鼓励谭君子坚强地面对灾难。他说,北大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北大人会共同战胜这次自然灾害。看到她目前的精神面貌很好,很坚强,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很放心。
  面对来自校领导和学校各方的关心与支持,谭君子表示,自己在灾区时就收到了书记和校长的短信和电话,班主任也一直在帮她安排学校的各种事情。这些天,她收到了来自学校、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非常感谢大家。目前,她的心情比较平静,请大家放心。
  谈到自己的父亲谭千秋,谭君子说,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进行了无私的奉献。在灾区救助幸存者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位被从废墟中挖出来的老师怀里都抱着学生。“我父亲并不是唯一的。遇到同样的情况,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这么做。经过这次灾难我们体会到,人民教师是最伟大的人。”
  张彦也关切地询问谭君子目前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希望她在这个阶段先平复心情,好好学习,跟上教学进度,尽量不要影响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最后,朱苏力饱含深情地告诉谭君子,希望她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妈妈,抓紧学习,其他的问题不要过多担心。“你不要难过,我们都是你的父辈,我也愿意做你的父亲。”(新闻网记者 蔡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20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爸是个真诚而朴实的人,他很节俭,抽烟都抽1元5毛钱一包的,我总想以后给爸买好烟抽,买大房子给他住,可惜都没来得及回报……”说出这番话时,北京大学法学院06级本科生、18岁的女孩谭君子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悲伤,相反,却让人看到一种憧憬与希望。谭君子的爸爸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自己却没能再醒来。“我虽然很舍不得父亲,但我更为他感到骄傲!”

  一场变故 生死两隔

    地震发生时,谭君子正坐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上课,一个老乡发短信说四川可能地震了,接着妈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她当时切断了电话,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后来,她却一直没能联系到爸爸,5月13日,她在深夜得知了父亲可能遇难的消息后再也按捺不住了,第二天清晨,她乘飞机、搭汽车一路辗转赶回了她的家乡——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

    “飞机在成都降落,并没有太大的破坏。高速公路已经封路了,公共交通基本都已停止,很多车排着队在加油站加油,因为一切都要为救援车让路。我打车回到了汉旺。”面对满眼的废墟与断壁残垣,此时的谭君子已经不能相信这就是自己如此熟悉的家乡。“除了少数的家属楼没有完全坍塌,大部分房屋都已经夷为平地。大家都搭建了简易的帐篷,睡在路边、绿化带和体育场上。我在帐篷里过了两夜,在四川潮湿的天气中就已经感觉到了关节的疼痛。”

    谭君子回去后看到了爸爸临终前的景象,她内心无法平静:“他的头被砸得陷下去一块,应该是颅内出血而导致的死亡,我多希望他没有经历太多的痛苦,能够平静地离去。”她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这么好的人身上,但她也深深的知道,以爸爸的性格,这样的事情也并不让人意外。据说,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里,每一个牺牲的老师的怀里,都紧紧的抱着一个活下来的孩子。”

    在谭君子眼里,谭千秋是一个很细心的爸爸。“大家都说他最爱的就是我,我上高中要住校,走之前他给我列了一张表,上面连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喝水,吃多少、喝多少都写得清清楚楚。”“爸就是那种默默为人,却不会张扬的人,走在路上,看到小石子都要踢开,问他为什么,他说怕别人走路不方便。”谭君子说出事的前一天她还和爸爸通了电话,爸爸一边抱着妹妹,一边和她说,他找到了一个让小孩子不长湿疹的好办法。而如今,这一切却都已经生死相隔。

  血脉相依 同心同力

    谭君子知道北京大学还有很多家在四川的同学,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虽然你们不能回去,对于不明的情况心里难免会着急。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在家乡看到糟糕的情况正在好转,有那么多的好心人,用自己的方式尽着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放心,做好自己眼前该做的事。”谭君子觉得从另一个角度讲,与家人失去联系未必意味着最坏的结果,“失去联系就还有希望,一定要心怀希望!”

    在四川的几天中,谭君子在地震的灾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鼓舞。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赶到之前,很多人都是采用了自救的办法,死里逃生,安全了之后,他们又第一时间去营救别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很多人自愿地担当志愿者,力气大的都参与救援,还有一些就在伤员聚居的操场等地为他们盖被子、递水送饭。更有一些初中生,带了志愿者的袖标,每个帐篷都询问一次:“您这里有需要喝奶粉的小孩子吗?”家里有车的人自愿地把车贡献出来,自发地制作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险救灾”等标语贴在车上,方便有需要的人使用。还有一些餐饮店,每天煮米饭、馒头免费地分发给大家,完全不计报酬。“我从没有想过,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心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其实我很想留下做志愿者,可我留在哪里,妈妈就无法专心自己的工作,我劝她和我一起到北京来,她也坚决不肯,她说自己作为公务员,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另外,现在的物资还很紧缺,我留下会只增加负担。其实志愿者也未必一定要到现场去,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也是一种贡献力量的方式吧!”谭君子看到当地的学校已经陆续复课,她提出自己很想留下当老师。可能潜意识里,她仍希望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吧!

    关怀帮助 情真意切

    谭君子的班主任李霞介绍说:“谭君子在学生会担任文体部部长,多才多艺,成绩优秀,是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坚强。”为了不干扰她的生活,很多非常关心她的同学和朋友尽量不给她打电话和发短信,而建立了一个QQ群,在上面写下关心和祝福。

    5月19日一早,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党委副书记张彦等校领导和部门领导到宿舍看望了谭君子,为她送上赈灾补助金和水果。闵维方表示,谭君子的父亲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应该成为北大全体教师的榜样。北大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谭君子今后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学校提出来。其实,早在校领导得知谭君子家庭变故的当天,闵维方就委托秘书打来了慰问电话,许智宏则每天给她发一个短信,鼓励她坚强面对、保重身体。“第一天看到许校长的短信,他署名为许老师(校长),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是谁,因为真的没有想到许校长会给我发短信!”面对大家的关爱,谭君子充满了感激之情。

    另据了解,截至5月18日,北京大学已经全面展开首批赈灾补助金的发放工作。目前,全校申请首批资助的95名家庭受灾的在校同学均已顺利领到学校专项拨付的赈灾补助金,学校已发放补助金额总计89500元。(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5-20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英雄教师谭千秋的长女撰文忆父亲:七日的纪念(不能不读)

遇难教师谭千秋生平

谭千秋老师,男,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校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因此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绵竹发生强烈地震。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校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5月16日上午,为了纪念和学习谭千秋同志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由湖南大学和部分校友联合组织的“追思谭千秋同志生平”追悼会在校办公楼二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克利、谭千秋同志的老师、同班同学代表及部分校机关代表、学生代表出席了追悼会。校党委副书记栾永玉主持追悼会。

哀乐响起,参加追悼会的师生和校友们肃静默哀。在介绍谭千秋同志事迹时,在场的师生们都红了眼眶,校友们更是悲痛难掩、泣不成声。

湖南大学77级政治专业的校友、谭千秋同志的同班同学,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柳礼泉教授追忆:在30年前的1978年3月,我们一道考进湖南大学,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他同我一样,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是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每月18元,用15~16元作生活费,2~3元钱作零用钱。有一次他对我说,是邓小平同志恢复了高考,使我们这样的农村孩子能上大学,又是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能使我们完成学业。毕业后,当要百倍努力工作,报答党和政府。他在湖南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四川,在东方汽轮机厂工作,一干就是26年,他担任教导主任、担任政治课教学任务,是特级教师,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谭千秋的同寝室同学张功耀哽咽地回忆起大学时候的谭千秋:谭千秋是我进入湖南大学后认识的第一个同班同学,我们住在6舍101房间。整个四年的大学生活,谭千秋同学一直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淳朴、实在、勤奋和吃苦耐劳。1979年 暑假,我和谭千秋同学都没有回家,准备在长沙找点事做,那个时候,一个大学生利用暑期干体力活挣钱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在暑假打工所赚的钱,都舍不得乱花, 还从那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寄给家里用,自己则一直控制在国家发的助学金范围内开销全部生活费。我记得,当年在我们接受毕业教育的时候,曾锡老师通过打 比喻要求我们,到了一个单位,要做“永久牌”,不要做“飞鸽牌”,要像柳树那样,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谭千秋同学正是这样的“永久牌”。他像一颗柳 树,插在四川就在四川生根发芽27年。他是那样的潇洒飘逸,又是那样的恬静柔软,它只知道一年一度的柳绿,却从来不奢望什么花红。就在他生死两隔的那一刹那,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谭千秋同学是我们湖南大学77级政治班的骄傲。他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精神,那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良知书写我们无悔的人生。

在湖南大学论坛上,不少师生写文纪念英雄校友谭千秋:步履艰难地走在30年 前你曾经漫步的湖大校园,我不知道自己,在那样的一瞬间,是否能像你那样,义无反顾地张开自己的双臂,用自己血肉之躯去顶住塌下来的楼板。我也不知道,同 样身为老师的我,是否能像你那样,像天使一样守护自己的学生,就算身体僵硬了,也永不倒下。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想,在湖大校史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校 友,在世人眼里,或许你就是一个平凡如我的老师。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宁愿你普通,我宁愿你平凡,我宁愿你好好活着。这个世界上没有如 果。我对自己说,流完这滴泪,我真的不再哭了。因为,我决定,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民教师。我会牢记你那 永恒的瞬间。请你相信,即使我们现在站在地狱的边缘,都会像你一样,绝不颤抖!

追悼会上学校向英雄校友家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谭千秋同班同学向其家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

为 了弘扬谭千秋同志舍己救人、爱岗敬业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湖南大学党委、行政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的活动。学校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广泛 宣传谭千秋校友的先进事迹,深入学习谭千秋校友的英勇事迹、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要把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活动与学习孟二冬同志崇高精神结合起来,同自身 的工作、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务求实效;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起表率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严格按照胡总书记8·15讲话的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引导广大学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学习,奋发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1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