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工具。教师,要用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因此,时代对数学老师的语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数学教师语言的特点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1、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 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起带进去。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2、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生动性。

马卡连柯曾说:“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入了。”这里提出了语言的生动问题。如果老师总是用—种很高的声凋讲课妄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多听就会非常疲倦,觉得枯燥乏味,以致影响对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语速,—种语气讲课,就会像一曲催眠曲那样催得学生昏昏欲睡。而适时适度的语调、语速,在课堂上倾注自己的感情,运用生动的语言却能使课堂变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气。

3、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

于漪说:“英国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人薪水’—一激情也是数学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4、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小学生认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透过事物的理性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往往让凭借直观感性进行好恶判断。即依赖情感现象,理解或接受周围的事物。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形象比抽象更易于被大脑接受。同样,形象性的语言比抽象的溉念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因势利导,将抽象的哲理或逻辑分析尽可能地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多举些例子。打些比方,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数学教学有声有色。

5、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幽默感。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幽默的语言能增添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扣住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因此: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把公文语汇、政治术语或军事术语等代替一般的语言,比如说:“他的人际关系不好”,而说“他的周边关系紧张”,不说“开阔我们的思维”,而说“开通多频道思维”。等等。不少惯用语、俏皮话,还有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也都十分风趣、幽默。比如有的同学老是犯一样的错误,我们可以说“外甥打灯笼——照旧”。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6、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

台湾诗人席慕蓉有这样一句诗:“在最静寂的角落里,有着最热烈的声音。”这句话能够代表许多学生的心声。成长中的许多时候,学生希望老师有一双敏锐洞察力的眼睛与一颗异常丰富敏感的心灵,希望能够发现他们内心里的彷徨、蠢动,希望能够给他们一种力量与信心。我想,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会从蛛丝蚂迹之中敏感、敏锐、敏捷地捕捉到切入点,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粒粒珍珠,而各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之间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如何从理解1/2的含义迁移到理解1/3的含义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



学生找出第(2)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第(1)个图中没有把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份不能用1/2来表示。第(3)个图里的涂色部分也不能用1/2来表示,因为第(3)个图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它的1/3。这样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很自然地把理解分数1/2引申到了理解1/3上面来,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分数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7、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简洁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不象语文老师那样一泻千里,而要言简意骇,不重复罗嗦。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平时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些老师,不管是教材的吃透,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提问的设置都会恰到好处,无可挑剔,但是往住有些废话把整个教学过程搞得支离破碎,没有紧凑感,类似“对不对?是不是?”这些话在一节课中可以用上几十遍,当同学们问题回答不出来时,站在那里拼命地说:“同学们可千万别紧张啊!”但放眼看一下学生,发现学生真的是一点儿也不紧张:实际上是老师自己在紧张,说一些话来掩饰自己。

一个提问,颠来倒去可以提出二、三遍,有些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想以此引起学生注意,而实际是,从此使学生养成了听一个问题要听两三遍的习惯,如果只听一遍,就会不知所云。

有些老师,每讲一个问题,就要重复两三遍,我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记下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什么话都重复,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你这样重复,能教给学生多少内容呢?

有的教师用自己的微笑,让学生倍感亲切;有的教师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数学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1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