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精心预设走向精彩生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一分”一课时,学生已基本了解为什么要分一分和怎样分,在完成巩固练习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如下问题:

    反馈时,除了按颜色和形状分类外,小明提出还可以按顺序分,即将前四片树叶、中间四片树叶和后四片树叶分别装在三个盘子里。教师颇感意外,并否定了这一分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颜色一样的分在一起,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分在一起等。显然,这里的“分类”,其本质是被分为一类的事物应具有某种共同点。那么,小明的分法究竟算不算一种分类?我们以为,只能算是一种简单分组。例如,学生中午排队去吃饭,按前后顺序8人一组分到各个餐桌,就是一种典型的分组。这与今天学习的“分一分”显然不是一回事。

    当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正确认识什么叫分类,什么叫分组,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分组”这一意外情况?课后,我了解到,此题是书后的配套练习,但书上的题目没有对树叶进行编号,对树叶编号只是教师在做课件时为了学生回答方便而添上去的。然而,现在想来,正是给树叶编了号,无形中唤醒了学生以前对数进行分组的记忆,学生把树叶抽象成了1~12这几个数,进而按顺序把这些数分组,答案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如果教学中真出现了按顺序分的情况,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以此为新的教学生长点。不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照你这样分,分在一起的四片树叶有没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分一分活动,体会到今天学习的分类“应是把有共同点的事物分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意外,而且还促使学生对“分一分”有更深入的认识。

    课堂中的意外每天都有,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这些意外仅仅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自然生发出来的,还是我们的教学预设存有疏漏而导致的?如果是前者,应认同它存在的合理性,并设法使意外转化为课堂中的精彩。如果是后者,则需加强对教学预设的精心考虑,以尽可能避免那些干扰学生认识的不必要的麻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14: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