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德育工作随笔 游戏的泛滥和畸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09:4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得 随着中小学放暑假,千千万万的孩子从校园里蜂拥而出。出了校门去哪里?据笔者耳闻目睹,相当数量的孩子是一头扑到了电脑桌前,而且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见到家长怕孩子玩电脑时间过长,督促孩子离开电脑干点别的,但孩子就是充耳不闻,或者嘴里答应着,屁股却一动不动,眼睛还是目不斜视死盯着屏幕。

也难怪,许多孩子平时就上网有瘾,只不过一个学期以来都有上课拘束着,腾不出工夫。放暑假了,好不容易自由了,即使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坐在电脑前,别人似乎也不好管得太多.作为家长和关心孩子的人们,要及早发现孩子上网成瘾的征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孩子多做一些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体格。

回想自己儿时(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游戏,一串皮筋,一副铁环,就能让孩子们快乐半天,既锻炼了身体,又活泼了精神。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孩子们的游戏生活丰富多彩:爬树摘果、下河摸鱼,在草地上“老鹰捉小鸡”,聆听美妙的天籁之声——大自然馈赠给孩子们最好的玩具,使他们在嬉戏玩耍中度过了快乐童年。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游戏也越来越上档次。发展到今天,“游戏”更走向“虚拟”,却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游戏”。

今天,对着电脑屏幕,熟练地点击鼠标、敲击键盘,控制着游戏中的人物与坏人进行生死搏斗……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这样的游戏童年,孩子们的手中又多了一个遥控器——鼠标。网络的出现让孩子快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信息,某种程度是让孩子与世界同步,但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它们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小小地打一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09:41:24 | 只看该作者
传统、集体性的游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被假期的游乐场游玩所取代。缺少玩伴与交流的童年生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和打扮与行为举止像成年人的孩子。笔者认为,教育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对儿童惊人的无知上。包括游戏,我们几乎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道理来。其实,儿童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游戏之中,个人一生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同样蕴藏在儿童的游戏之中。游戏之所以与儿童须臾不可分离,儿童之所以在游戏中表现出比世俗猥琐的大人们更高超卓越的智慧,乃是因为儿童站立和优游于人的生命的本源地带,而成人则早已远离这个地带四处漂浮了。游戏对于我们不是可有可无的。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一个游戏精神失落的时代。说游戏精神失落有两个看似矛盾却相关的意思。首先是指我们,包括我们正在成长的一代儿童没有游戏,其次则是指我们的游戏“太游戏”,然而却缺少真正的游戏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04: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