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
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祖国的行政区划;
祖国的首都北京;
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
“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
“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
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
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
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
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
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5: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教学难点
1、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2、提高识图能力,认识祖国的辽阔。
教学准备
一幅较大的中国政区图。
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陆地疆界有两万多千米。”
3、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
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让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国家。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布置课间作业
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7、讨论
“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8、小组活动
交流探究活动的成果。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
部分参考材料:
(1)巴克塔普尔王宫广场作为这座城市的主要广场,这里有着无数座庙宇和其他建筑,表现的是国王权威的情景。国王像矗立在一根面向宫殿的圆柱上。是全世界这类门中外观最漂亮,上面饰以优美的背景和雕刻图案,还有一个带有55个窗户的阳台,阳台堪称木雕杰作。
(2)香通寺是琅勃拉邦最著名最漂亮的寺庙,浓缩了琅勃拉邦古老的寺庙建筑风格。寺院内8根粗大的支柱上用黄金刻着图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后面金光闪闪的佛像和光轮覆盖的屋顶。香通寺是老挝新年最重要的庆祝地点之一。
(3)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4)马尼拉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门不论远近均习惯乘车,市内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空中铁路、公共汽车和“吉普灵”车等。“吉普灵”是马尼拉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带车篷的厢式吉普车,其车厢内有相对而坐的两排座位,乘客可随时打招呼上下。
9、自由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10、从学生收集的材料中精选一部分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
11、课外拓展
观看相关国家简介的纪录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5:5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
1、记住我国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感受祖国的强大。知道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尽量记住我国的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和自己所在的省份。
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3、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记住祖国政区的划分情况,知道各政区的全称和简称,感受祖国的强大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识记中国政区图的方法,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及拼图、拍手歌、音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国还风景如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或旅游胜地。
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属于哪个城市或省份的吗?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所在城市或省份的位置吗?
1、出示中国空白政区图,指名让学生上台指出。
师:很显然,要在这张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并不容易,现在让我们再换一张试试?
2、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同样的学生再指位置。
师:为什么这次他们能找得又快又准确呢?
由于有划分成一块一块不同区域并且还有颜色和文字标注。其实这一张就是我们祖国的行政区划图,简称政区图。而这些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的版块我们就称之为政区。
二、看图识记,了解政区。
1、认识、掌握政区类别与位置
师:那你们知道政区究竟是什么吗?为什么要把祖国分成这么多不同的政区吗?我们祖国到底有几个政区,包括了哪些类别?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36页,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课本36页,全班交流:什么是政区?为什么划分政区?我国有多少个政区,包括哪些类别?
师小结并板书: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指名让学生说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并上台在政区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拓展关于台湾的资料,了解台湾与祖国的联系。
2、学习政区简称
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你所知道的政区名称与简称,合作完成课本37页的表格。全班交流,幻灯机展示。
介绍政区简称类别:
(1)选省名其中一个字命名。如:北京(京)、甘肃(甘)、天津(津)、辽宁(辽)、吉林(吉)、黑龙江(黑)……共20个行政区如此命名。
(2)以有代表性的山水命名。如:安徽(皖)、江西(赣)、湖南(湘)、福建(闽)、重庆(渝)。共6个行政区如此命名。
(3)以古代地名或某国属地命名。如:上海(沪)、重庆(渝)、广西(桂)、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河南(豫)、湖北(鄂)、广东(粤)、海南(琼)、陕西(秦)、四川(蜀)共12个行政区如此命名。
(4)有两个简称的政区: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
6、除了分类来记,其实还有一个好办法,看书本37页的这首《祖国行政区歌》很巧妙地把所有的简称连了起来,只要把它记下来我们不仅能记住行政区的简称,也能更加了解它的位置。
三、联系记忆,深化学习。
学会了《祖国行政区歌》之后,不仅方便了我们记政区简称,而且还帮助了我们记忆政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教师利用幻灯机在政区空白图上解说、填补政区简称。
2、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空白政区图填图任务。
四、总结课堂,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政区划分的意义,还了解了它们各自的位置与简称,知道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的幅员辽阔,我们应为我们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6:2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收集资料的能力。
3、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二、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国都,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所以北京文物古迹很多,现存的明清宫苑、坛庙等古建筑列全国第一。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三、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2、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3、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四、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1、政治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讲一讲:我心中的五星红旗。
2、文化中心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4、现代化大都市
北京还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五、国粹——京剧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七、作业
填写课本43页最下方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9: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分布。
3、初步形成认识地图的能力、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图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与地形相关的资料。
2、课件(包括中国地形图、风光图片、课堂练习、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有着辽阔的疆域、漫长的海岸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宝藏。
今天,我们继续开展“漫游中华”的寻秘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辽阔的国土。
二、漫游中华、寻秘祖国的地势
1、知道我们要寻秘国土,语文老师有一个问题要我带来,请大家帮着解答。
你们注意过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为什么我国古人笔下的水均是往东流去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入国土寻秘的活动中。
2、学习按颜色观看地形图的方法。
让学生们看《中国地形图》,问:看地图要先看什么?(方向和图例),
谁来说说这个图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我们这里所说的高度是指海拔,海拔是指地面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在我国这个海平面是指黄海的平均海平面。
在地形图上,颜色还有它具体的含义呢。
学生自由朗读民谣,了解图例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平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棕黄色,湖泊、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问学生: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同学们翻开书本44页,观察《中国地形图》,完成寻秘小锦囊1。
出示“寻秘小锦囊”:
(1)我国的陆地部分按照颜色能分成几部分?各是什么颜色?
(2)每种颜色代表的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是多少?
(3)找一找拉萨、重庆和上海。想一想,从拉萨到重庆再到上海,我国地势有什么变化?
(4)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4、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老师还沿北纬32度制作了一个“中国地势剖面图”,从西向东一路走来,有什么发现?我们从祖国的西部一直向东走,就好像是下了三个台阶。这就是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三、漫游中华,寻觅祖国的地形
1、导入:我们的祖国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丽风光,又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险峻地带。我国的地形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继续漫游中华的寻秘活动。
2、请同学们继续根据老师的寻秘小锦囊2,观察《中国地形图》,小组共同寻找一下其中所蕴藏的奥秘。
出示“小锦囊”:
(1)阅读44页课文,划一划:每一级阶梯包括哪些主要地形?再在地图上找一找,圈一圈,记一记。
(2)“家乡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四、观赏我国各地风光图片,认识不同地形
接下来,让我们随着音乐去欣赏我国各种地形的美丽的风光。
请同学们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五、课外延伸与拓展,总结
1、了解各种地形的比例,感知土地资源的可贵。
世界上地形共分五种,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通过探究地图和欣赏图片,你能说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吗?你喜欢哪种地形,为什么?
2、认识了这么多地形,,那同学们知道各种地形在我国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吗?
平原占12%,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
你发现了什么?
(五种地形齐全,山地多平原少。)
3、面对山地多平原少这样的国土,我们该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29: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多”与“少”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资源种类很多,储量丰富,许多在世界列于前位。
2、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低,知道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教学重点
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
教学过程
1、我国的人口
阅读教材46页“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图以及下面文字。
请同学们谈谈看完之后的感想。
2、我国的资源
讲述我们祖国的资源分布状况。
参照课本47页文字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资源”图,回答:
(1)你的家乡都有哪些资源和矿产?
(2)我国的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3、我国资源总量多
师:在图中我们直观的看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总量多,有许多在世界排名位于前列。
谁收集到了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
目前,中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
记者自国土资源部获悉,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地质找矿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建立日益加强,为国家经济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目前,中国已发现矿产一百七十一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一百五十九种、矿产地二万多处,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4、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8页,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5、        我国是人口大国
中国有一项数据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是逐年上涨的,那就是人口数量。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到2011年,人口已达到13.47亿,占世界总人口数20%,可是人口在我国,地区分布极其不均衡,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口最少的省是?最多的省是?为什么?
6、人口多,密度大,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困扰?
生:空气、出行、上学、就医、住房……
资源一定人口增多,平均每人占有量还很少。总量/人数=人均占有量。
师:由于人口数量多,我们国家的人均资源排名也出现了变化。
怎样才能提高人均占有量?
小组讨论
师:资源的短缺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又是怎样去做的呢?
出示浪费现象的图片。
师:你觉得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做?
7、阅读课本49页的讨论,并谈谈感想。
读课本49页,通过48页的表格数据分析,想一想,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国家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8、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对多与少有了更多的思考。
资源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还会关乎整个人类的生存。
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合理控制人口数量,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9、课后作业
写感想:“多”与“少”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0: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