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刍议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刍议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冯源 文献荣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摘要:未来的教学环境将会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基于这样的教学环境,可对原有教学模式或步骤进行重构,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教学环节来看,可将课堂空间扩展开来,通过微视频、学案等方式,把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翻转”到课前预习,课堂中则及时解决预习中所反馈的问题,以及处理一些重、难点,并适当进行归纳提升。而在课后的复习巩固中,对于一些典型的训练、习题等,也可以配以相关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复习、纠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课堂中要处理的问题和内容变得更具针对性,从而实现课堂的聚焦和高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环节;微视频
    在最近的一些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中,经常会提及“翻转课堂”、“未来课堂”等理念。根据笔者的粗浅分析和思考,了解到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翻转课堂”,其实是为了解决一些远距离授课问题才应运而生的,而且都是利用网络或者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化设备的基础之上。简而言之,即是基于相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原有教学模式或步骤进行重构,从而更有效地解决自身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自身”所面对的教学环境。毕加索曾说:“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拙工抄,巧匠盗)。如果我们对这些别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直接生搬硬套,可能不见得适合。而未来的教学方式将会越来越趋于信息化。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借助相关的信息化设备,结合学校原有的丰富、成熟的教学、教研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呢?结合以上观点,笔者初步设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操作。一是硬件及功能方面,必须基于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这是先决条件,也是大势所趋;二是教学环节方面,既然硬件上已经“鸟枪换炮”,那教学环节上就必须重构,并且必须针对自身的教学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尤其注重对教学环节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硬件要求及其功能特点
(一)硬件要求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早就有人提出并讨论,但这里要讨论的是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更新的就是设备。以前的信息化教学都是建立在台式电脑之类的设备上的,并且只能在计算机房进行。很多中学的机房也只有一两间,除了计算机课,对于其他科目来说,顶多是心血来潮的时候,用来玩个噱头,根本不可能普及开来。当然,更不可能把每个教室都变成机房。后来笔记本电脑逐渐普及,尤其是最近几年平板电脑这一设备的出现,仿佛真的是找到那“如意金箍棒”了。这件“称手的兵器”,最大优点在于其便携性、手写功能以及便捷的网络功能,可直接进入教室,适用于各科教学。要构建一个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的设备有:1.教师机和学生机(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相关设备);2.服务器;3.网络通信设备;4.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箱等);5.相关的信息化软件配置。[1]
(二)功能特点
在相关的教学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支持下,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具备了多种与教学相关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播教学;2.屏幕监视;3.远程控制;4.文件传输(含微视频、学案、试题等);5.电子举手;6.分组讨论;7.网络考场。[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23:10 | 只看该作者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环节简析
如何重构教学流程从而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点,这里就有必要提到之前所谓的“翻转课堂”了。结合到本土的实际情况,我们所谓的“翻转课堂”需要关注的是,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应该将哪些内容放到课前预习,哪些问题(包括预习中所生成的问题)放在课堂中来解决,以及还有哪些内容适于课后加深、加强。这些都要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也将以往的备课范围扩展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因此,笔者拟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中)”以及“课后复习巩固”这三个环节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配,现简单阐述如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对该环节的教学设想
    未来的课堂不一定非要在教室里。利用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网络化的特点,任何时候,只要学生想学,就可以掏出设备,从学校网站上下载相关的教学视频、动画、学案等内容,进行预习或自学。当然,为督促学生,教师可以预先布置适量的预习任务,可以是教学视频中附带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相关的学案,学生完成后通过网络反馈回来,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以及重、难点设置等都是预估的,而借助新的信息化设备,更能真实地实现因材施教。
2.对该环节的备课
这里也对教师的备课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有的章节的预习内容可能以学案方式体现,那学案如何设计,该有哪些取舍?或者,是否配以相应的微视频进行讲解?如何录制视频,以及时长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当然,这里更提倡的是以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翻转”。即尽可能地将每节课的内容通过微视频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到课堂上就主要解决预习中所反馈的问题,以及处理一些重、难点,进行归纳提升。
    3.关于微视频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微视频教学方式的优点。笔者非常鼓励学生自学,尤其是高中,内容较多,光靠老师讲是讲不完的。而在自学过程中,或者做习题时,学生如果遇到问题,而老师又不在身边,无法得到解答的时候,以往的办法就是翻教材或翻答案。但很多同学是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耐心去翻的,尤其是那些排版密集的教辅答案,确实翻起来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而由教师录制的相关微视频的讲解,虽然难以代替真人,但多少好过无声的文字。并且,它还具有可重复的优点,而教学内容经常都需要重复,尤其是那些具有普适性的定律、定则、概念。拿高中物理来说,经常会有学生还没理解好那些定律、定理是怎么来的,就凑合着拿去用了;或者常常混淆“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等内容;当然,也有永远搞不清“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的。就算课堂上讲过了,复习了,也听懂了,但一到拓展应用的时候,又常常会被打回原形,不知所措。然后只好回过头来问老师,倘若反复问多遍了,又害怕老师有情绪:“哎呀,我都讲过N遍了,怎么又来问?”另外,有学生在找不着老师问的时候,干脆就放弃。这些问题逐渐遗留、堆积,后续的学习过程就容易掉链子。试想,如果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或者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板题,通过微视频讲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有需要的话,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来反复观看。而那位藏在视频中的老师将永不厌烦、永不倦怠,而且无须露脸,只留其声即可。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刚开始也许会不适应微视频教学,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不仅可以有微视频,更可能通过游戏、模拟等方式来实现教学。适应这些方式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需要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23:19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对该环节的教学设想
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手写,加上网络功能,能有效地、精确地实现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随时用无线方式传输习题等内容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他们在其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切换到任意一位同学的画面,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正确或错误的例子,再通过投影仪及时展示、点评。其间,不听讲或没有动手纠正错误的学生,很容易被发现。相比以往抽选个别同学上台到黑板上展示的方式来说,新设备的使用可以让教师对教学环节把握得更加精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正是解决了以往的实际教学环境中所不便解决的问题。
2.对该环节的备课
该环节的备课内容,一定要跟课前预习的内容有所衔接。教师可以有一些预设内容,但更应该注重学生在预习中所反馈的问题。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能够及时将课前预习的情况,通过相应习题或提问反馈给教师。教师即可根据相关情况,及时修改或调整课堂教学的备课内容,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也更具目的性、建构性。同时,这也算是一种延时的互动。
    (三)课后复习巩固
1.对该环节的教学设想
伴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考试方式从以往的纸质试卷变成了计算机房的上机考试。即便是高考,虽然还是用的纸质试卷,但其阅卷方式也在悄然变化。而随着平板电脑结合网络等更具优势的教学设备的出现,未来的作业,同样可以由纸质媒介向电子文档过渡。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节约纸张,易于收发,关键是可以借助相关软件,便于批阅、统计。电子设备在这方面最能体现其高效性和准确性。另外,对于作业中的典型习题等,可以配以相关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复习、纠错。
2.对该环节的备课
教师备课时,也要对课后的内容予以选择。内容上可以是习题,也可以是课外活动等形式。但一定要与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的内容衔接到位,真正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当然,作业的完成情况、错误率的统计等信息,也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23:23 | 只看该作者

三、小结
以上介绍颇为简单,但不难得出结论,即利用平板电脑的便携性、手写功能和便捷的网络功能,可以把课堂空间扩展开来。将以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翻转”或是扩展到课前和课后。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中要处理的问题和内容变得更为集中和更具针对性,实现课堂的聚焦和高效。总的来说,基于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比传统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便于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说,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那么,如果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教学,也是大有可为的。同时,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从教师角度来说,必须由以前的控制者转变为帮助者,由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对学生而言,需要从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同时,学习情境也将随之发生变革,更加强调协作性、知识建构性。在学习任务方面,也将更具真实性、挑战性和跨学科性。而在评价方式上,将体现出更多的生成性和平等性。[2]
四、结束语
信息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一些规范性要求。一是硬件设置方面,必须严防学生利用电脑上网浏览不良信息;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对违反规定者予以严格处罚,务必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笔者记得有媒体人曾从历史角度归纳并指出,科技和文艺是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世界就夹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就像是中间的火车。但火车在这两条平行线上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每当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候,文化艺术的发展速度往往就会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反之亦然。而迅速发展的那一方面,总会伴随危机,需要另一方面的补救,二者此起彼伏,相辅相成。目前的时代,正处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技术渗透于教学也是必然而有利的,但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未来对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所引起的种种后果或者弊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勇于探索的过程中,也要对随之而来的问题做好准备,及时反思,才能稳步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