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22:0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是说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提炼,才能不断成长。我国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哲言,把“教育”与“思考”特别是“反思”结合起来,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反思这种良好的教学习惯,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智贤中学的“和合”课堂教学模式,让我对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构建有了新的认识。

一、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促成高效课堂生成

情境亦可称为“情景”,包括真实情境、仿真情境、虚拟情境等。情境——目标教学就是以“形”为手段,以“美”为感染,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诱导,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既可以用文学语言、艺术形象和视像系统创造育情佳境,又可以用“移情”手法优化育情功能,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或诱发主动性,或强化感受性,或着眼创造性,或渗透教育性,或贯穿实践性,其最终是殊途同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我在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先给学生讲述最近的新闻,日本占领我们我们的钓鱼岛,而且用很多史料佐证,让中国人气不打一处来,咬牙切齿,很不再收拾一下小日本,过激的中国人抵制在中国的日用产品。在这种背景下,把我们的目光回到南宋,当我们中原领土被外族入侵时,斗志昂扬的爱国志士也如大家一样,气愤不已。带着这种气氛我们又听了这首词的录音,配有音乐,这让每个学生热血沸腾,那这一节课,体会辛弃疾的爱国热情这个目标基本就完成了。播放录音,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渲染学习的气氛。如果教师的歌唱水平高超,还可以唱,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如果将那种悲情唱出来,那么学生对你肯定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么你的课学生哪有不喜欢的呢!

除了用音乐营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饰演作品中的角色。在讲解曹禺的《雷雨》时,这个戏剧先让学生自己品读,查找相关材料,琢磨每一剧的剧情。然后让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开了一节话剧课,结果这一节课上的是师生共落泪啊!真的是演得太激动人心了。那我们教学效果就很明显了,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不用老师讲解也会有亲切感的。

二、环环相扣标的问题促成高效课堂的生成

    在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课堂上为了解决这个目标,会围绕这个目标设置一个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在设置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问题在设置时由浅入深,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以我制定的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学目标是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以及体会刘和珍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围绕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目标我设置了这几个小问题来解决:(1)作者几年刘和珍,那文中写了她的哪些事迹?(2)通过这些事迹中品味关键语句,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3)如果让你给刘和珍塑像,你会选择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姿态?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们活动很积极,把重点落实到第四节府门喋血这一情节,品味了关键字眼,那刘和珍的形象就跃然纸上,特别是最后一个探究问题,学生们思路更开阔了,想法很多。教学目标完成的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

三、达标的因势利导促进教学生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闪光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与措施,指导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有效地、健康地进行。在需要打破课堂沉寂时,抓住最想发言的;在需要打破思维常规定式时,抓住标新立异、不按常理出牌的;在需要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时,抓住有代表性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照顾孩子个体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请你跟我走”弊端,把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转变成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活动。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善于捕捉,充分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课堂。

当学生的质疑出现方法、价值观及态度上的偏差或错误时,教师不能只当裁判,简单的批一批,判一判,仅仅漂浮在是非、对错层面,而要相机干预,加以指正,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走向批判思维的更深处。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查阅资料,辩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学会包容与保留。

四、  课堂智慧的语言促成高效的生成

    言语智慧就是有智慧地实现母语的表达,是人们在言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达艺术及丰厚的底蕴积淀。走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教学行为,是语文教学实践新课程,深化新课改,追寻语文教学的智慧品性而探求的另一种境界,是秉承新课改着力于人的发展的精神,从更高的层次着眼,打造智慧型学生的需要,也是针对课改中教师行为缺失的热点问题,从教学行为的构建上给以落实的语文课改实践上的新探索。我在课堂是这样操作的,每天课前有大概3到5分钟的时间由两个学生围绕某一话题脱稿演讲,而且必须有至少一句的名言,课中回答问题时必须条理清晰,扣住问题。当然要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言语上要更胜一筹,普通话好、声音洪亮、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有激情的教师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情境营造,问题引导都必须显示充分的语言,啰里吧嗦,交代不清是学生很反感的。言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高中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独享的课堂,必须关注班情、学情及每个学生的情况,创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喜欢学习。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设置时环环紧扣、循序渐进,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又有收获的旅行,那么我们的课堂才会受欢迎,传授的知识才能受尊重,从而高效课堂自然也建立起来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00: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