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 中学计算机教学之点滴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9:5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摘要:

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给计算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是我们这些计算机教师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作业、考试的巧妙设计、创造思维的引导和启发、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体现”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从教以来的点滴心得,希望能给广大的计算机教育者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 合理  精讲多练  引导  启发



“不懂计算机和外语就是文盲”。这是很多高楼墙面上贴着的标语,甚至在农村,这样的横幅也时而可见,虽然过激了一点,但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现代社会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也给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带来了压力。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继小学之后的又一基础性教育,从事中学计算机教学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异同。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我们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差,比较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则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是考试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呢?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点滴,试谈如下看法:
  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办公应用软件为多,也有一些其它的应用软件,如PS、FLASH等。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3。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主,上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另外,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可以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时可以把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下好得多。
  三、作业、考试的巧妙设计
  我们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有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四、创造思维的引导和启发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五、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体现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于是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最后的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要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以内写文字了,其他地区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他们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挖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六、小结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完成他们心中的“美差”。
    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我们相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2009年10月13日。

2、 教育部赴加美教育考察报告,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8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5: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