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分层的思考和实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0: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摘要:物理教学中,我们时常为学生的作业为难:学有余力的同学感觉很简单,作业属重复劳动,没有时间去总结和思考,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基础薄弱的同学认为很难,滋生抄袭作业的想法及行为,造成进步很小甚至越来越差。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尝试了把过去同样模式、同样标准的作业进行了分层,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作业分层  学生的心理

布置和批阅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项及时检测。学生们通过作业的完成,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是将知识内化为了技能。

然而近几年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源流失惨重,学生学习的基础薄弱。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公式和概念都不能掌握和理解,更不用说用这些概念去解决问题了。因此物理作业如何布置,如何检查成了笔者思考和创新的问题。

一、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的现状与分析

学生的预习和听讲只能解决一个“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会用”,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才能实现。通过有效的作业,检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是现如今,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老师方面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老师的评价也是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仔细分析,有如下几种现状:

1、  课后作业量多

为了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农村初中的老师们还是搞“题海战术”,反复训练。重复的这些题目里往往缺少开放性和思考的价值,这样的后果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加造成了不好的后果。许多学生审题不清,做题不仔细,看到类似的题目就把脑中根深蒂固的答案写上去,缺少了必要的思考过程。长期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的形式单一

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书面作业”是学生固定的作业形式。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2010年)》版中对原来的“练习”已改为“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了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重书面,轻实验,可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  课后作业的统一性

教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时间完成。这样的结果是后进生难以完成作业,而是直接拿别人的作业抄袭,或者索性不做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势必也吃不饱,长期如此,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况且这些作业中也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只是纸上谈兵,虚无缥缈。

4、  老师评价标准的统一

课后作业的评价是作业正确与否的衡量,然而老师通常用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试想一个同学每天看到作业本上的叉比对的勾多,他会有怎样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

终上这些具体的现状中,不难发现:学习好的同学感觉作业很简单,有些作业对他们而言属于重复的劳动,同时也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总结和思考,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不能去认真读题和思考,滋生了抄袭作业的想法和行为,造成了进步越来越小甚至一落千丈的后果。

二、农村初中物理作业分层的思考

1、  物理课程标准的需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2010年)》版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从物理新课程的标准出发,树立新课程的作业观,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层次化、多元化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改进学习训练的目标、内容、形式,使学习训练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正确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身边配套的练习相对来说比较少,从量上来说,应对未来的中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们借助于各类课外辅导书,这些资料与教学内容不完全匹配,有时也缺少更新。学生在大量作业的反复练习下,作业的重点抓不住,难点没解决,收效甚微,长此学生们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2、  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

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心理的差别很大,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好奇心不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是知识能力的基础不同。一样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可能通过一次作业就能很好的消化,有些学生则不能;有些学生有能力去尝试做提高题,有些学生则先要夯实基础。因此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三是情绪稳定性不同。农村初中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还不能持久。如果布置过多地作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容易烦躁,出现反感的情绪,甚至出现消极的心理。

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个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后,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适量的拓展。

三、农村初中物理作业分层的实施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把班级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批改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作业的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从而有效地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提高。A级题目:主要是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B级题目:主要面向中等生,跳一跳争取更大的进步。通过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C级题目:主要面向优等生,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适当布置提高性的作业,侧重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让学生挑战自我,得到成功的满足感。

1、  作业数量的分层

作业的设计,要能巩固基础薄弱学生的基础,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要能激发中等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要能让优等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完成自我的挑战。

例如:《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的知识,从量上我设计了一个分层的课后作业。

(1)定义: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用符号    表示密度,用符号    表示质量,用符号    表示体积,

所以密度公式可写成                ,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体积的单位是      ,

所以密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读作        。

(4)水的密度为1000㎏/m³,它的物理意义是                                                  

(5)单位换算:例  1000㎏/m³=      g/ cm³

     练习   2.7×103㎏/m³=       g/ cm³

            8.9 g/ cm³=      ㎏/m³

(6)一杯水的密度是1×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意思是            ,合      g/ cm³,把它倒掉一半,剩下的水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7)计算:校运会金牌的质量为26.7g,体积为3cm3,它是真金的吗?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8)纪念碑中心花岗石体积40米3,它的质量为多少吨?(花岗岩的密度是2.7x103kg/m3 )

(9)小明家上月共用了10米3的自来水,已知当地的水价是3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支付了多少水费?

(10)一瓶的容积是100厘米3,质量是50g,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150g,此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A级题目:1——6题,B级题目:1——8题,C级题目:5——10题。通过分层的作业,基础薄弱的同学知道了密度的定义、基本公式,会做最基本的计算;中等生们理解了密度的基本公式以及公式的变形,能解决密度的中等计算题;优等生们既夯实了基础,能力方面也有了打幅度的提高。

2、  作业形式的分层

物理学习中,多样的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同形式也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A层题:观察型作业

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型作业的布置可以是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品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生活中我会有意识地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生活,注意观察,要求写出观察的内容、观察的结果。如学习《摩擦力》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自行车,看看哪里有摩擦,并能找出哪些是有益的摩擦,哪些是有害的,哪里增大了摩擦,哪里减小了摩擦,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的。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很有兴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既理解了摩擦力这节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B层题:实验型作业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色,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有课后小实验。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把课后的一些小实验作为实验型作业布置给中等的学生们。如学习了《物体的质量》后,我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小天平。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后,我让学生们自制了压强计,同时让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制作的过程,并阐述依据的原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更加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C层题:探索型作业

物理中有许多条件不充分和结论不确定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面向优等生。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也激发了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

3、  作业评价的分层

作业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这个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和鉴定的功能。在对学生的这个评价中也要体现分层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采取表扬性的评价,如“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的实力!”“期待你下次的进步啊!”作为老师,应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等学生,宜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既揭示不足,又要指明方向,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的努力。

通过物理作业的有效分层,让学生们觉得作业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一种自觉的需要。在适量并且多样的作业中,让每个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兴趣,体验了成功的滋味。这条路还很漫长,将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2010年)》[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吕元亮.物理作业中的快乐元素探究[J].科教文汇,2012(3)

谭波.初中物理有效作业设置初探[J].中学物理,2012(1)

何海滨.新课程中物理作业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J].文理导航,2012(2)

夏振华.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探讨[J].湖南中学物理,2009(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0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