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王几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本文叙述故事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方法:反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了解王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有些另类的老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青睐,他就是——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  弥勒佛(mí lé)  铁杵(chú)  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明确: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 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明确: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延伸“写一写,练一练”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五、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几何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故事,写出了王老师教学艺术的高超,赞扬了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教学方式幽默风趣的老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18:48 | 只看该作者
《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本文叙述故事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方法:反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了解王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年夏天在网络上疯传的一张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所耳闻,那么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介绍一个今天夏天也很忙的草根作家,大家看黑板,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马及时,为什么说他很忙呢?原来啊,他花了两个多小时一时兴起写的文章《王几何》在今年夏天被选入了我们语文的教材里面,大家都忙着学他的文章,他真的是非常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新鲜出炉的文章(板书“王几何”)。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之间互查注音,检查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完成情况。
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板书)
三、小组分任务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指导:眼到、心到,手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带着问题默读。
2、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找出表示王老师和大家行为和反应的词语或者句子,简洁概括。
第一小组5-7自然段。
第二小组8-9自然段。
第三小组10-12自然段。
第四小组13-16自然段。
第五小组17-22自然段。
第六小组23-26自然段。
四、课堂教学,互动学习
1、老师讲解1-4自然段,学生表演,表演点拨结束,小组展示成果。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读第二句,提出疑问,为什么使用问好,打出一个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用?与《羚羊木雕》的开场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3)学生表演第三自然段,老师进教室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勾画描写老师行为动作的词语,
明确:夸张的写出老师的胖,但是却动作敏捷。
(4)老师引导,这个老师太特别了,我和大家都很想再往下上这堂课,看看这个老师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各小组请展示。
(5)王老师,同学们。
第一小组:长时间哑笑——哄堂大笑。
第二小组:反手作图——震惊发呆。
第三小组:介绍自己——屏息静听。
第四小组:交代绰号——哄堂大笑。
第五小组:请同学徒手作图——笑的满脸泪水。
第六小组:教育大家——鸦雀无声。
(通过老师点拨,各小组代表完成任务板书情况)
(6)老师提出质疑,结尾“42”能不能换成全班同学,为什么?
2、明确:用数字强调,更能体现出同学们对王老师的铭记。
最后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巩固练习。
五、老师总结,拓展延伸
大家知道吗?其实马及时从来就没上过王几何老师的任何一堂课,只是马及时在经过王老师上课的教室的时候,听到班里传来的阵阵欢乐的笑声,停住了脚步,他奇怪为什么这个老师有这么大的魅力,就站在一旁细细听讲。他想知道为什么同学如此喜欢他的课堂,细心观察,留意,就积累了这个素材,就写出了这篇文章。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文章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希望大家课后能有所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19:33 | 只看该作者
《王几何》教学反思
这是我进入金塘中学以来第一次上的公开课,在上课之前的心情就很紧张,七上八下的。这一次的公开课令到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和上课的过程中,以及最后上完课之后,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我将铭记这一次公开课,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学生的总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能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互相的讨论没有能够很好的展开,这与在课室里上课有着差别,平时在课室里面上课,都能放得开,积极讨论。这是我们初一6班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公开课,孩子们心理上有一点不过关,心理发楞,有一点害怕,发挥也没有那么好。
另外,学生在听从指令方面不明确,这方面我要作自我检讨。比如在《王几何》教学中,我问“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王几何的哪些性格特点”。这个问题里包含了两个大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这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常常“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经验不足,不够细心。
本来准备了课件,但由于考虑到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常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没有用课件。但是因为没有课件,无法更好地向同学们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上课的进程和速度。现代教学中,课件和电脑的使用是经常性的运用教学手段,但是有时候的意外是很难遇见的,关键是如何及时正确敏捷的解决问题的出现,让教学过程流畅,这个是下一步要努力学习的。
第一次公开课已经上完,但这只代表一个阶段的开始,在总结这一个阶段之后,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和一个新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19:54 | 只看该作者
《王几何》的教学反思

     《王几何》是选入的新课文。一看到这篇课文后,我就特别喜欢它。于是,在学校的公开课上,我选择了这篇课文,效果挺好,这里把自己的一点想法记下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对于王几何这个人物形象很鲜明,学生自学中能够把握这个人物性格特点,所以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往往会落到“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点上。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学生能够说到刻画王几何这个人物时,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于这一点,我让学生首先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品评。并让他们说说这些动作、语言等描写能看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都畅所欲言。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我借机在黑板上板书他们的发言。当说到老师的业务水平高时,我让同学们也亲自到黑板上试试反手画圈和三角形,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老师的业务精湛,更让他们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一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20:15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王几何》是今年选入的新课文,是我第一次上,有些小感受: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忆了儿童时代王几何老师的一堂几何课的难忘经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学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形象。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因此我设计导语如下:“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并询问学生什么叫做椭圆。以前我们的几何老师告诉我们椭圆就是踩扁了的圆,他的课听起来让人很痛快,好想再上一节痛快几何课。今天早上有一位同学邀请我和他一起去上一趟几何课,现在我邀请你们和我们一起去上一堂痛快的几何课好不?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马及时同学去上一堂几何课吧!提前告诉你们我们的几何课老师是王几何。”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文章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细节描写来深入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并学会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我的问题很多,
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是一种懒与思考的惰性!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 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的感知老师形象环节啰嗦,后导致后面学生自己体会细节描写的时间不够甚至是没有。如:让学生说一说王几何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结果后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细节描写环节没有时间开展。看来还是要在课堂气氛节奏的调控上多下些功夫。
四、自己引导学生和对学生的评语语言组织不够精简凝练。如:学生答老师是一个方头大耳的人的时候,我应该引导他并且鼓励他。总而言之,这堂课上我的问题很多。不过,和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相比,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体会探究独立思考习惯,无论是好还是坏。这是值得我欣慰的一个地方,希望今后能和他们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5 22: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