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合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6:4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合作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城小学  符曼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首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呢?
一、通过资料搜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为其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验证某些看法或观点的需求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其在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等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苏教版)《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前,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长江、黄河、黄山、庐山等的位置,其次,我在向学生推荐《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傣族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大草原》、《戈壁滩》等相关书目、音像资料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浏览目录和筛选内容等查找资料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查找、网上咨询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最后,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查找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帮助他们修正有关的内容。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而且通过查找、翻阅、筛选、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从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各方面了解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受到了人文情怀的熏陶,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在这个实际过程中丰富了知识,积累、总结出围绕一定主题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有效方法,学会略读和浏览、筛选和概括、分类标记等,更是尝到了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实实在在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被简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的创造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还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的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6:40:4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努力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与众多的语言文材料直面接触,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如我在教《负荆请罪》(苏教版)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扮角色上台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不再把课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而是看做有等于师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但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与他人交流对话的情境,使其在历练中积累了经验和体验,而且巧妙地将文本和生活结为一体,成为为学生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提高了他们面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外活动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进行思维迁移训练的重要阵地,是最能激活学生思维和活力的形式。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手脑功能的协调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或纪念馆等,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和合作中成长。比如,学生学习了《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后,就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我爱祖国山河”或“名篇佳作赏析”等语文活动。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又如我经常根据一定的目的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运用知识和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像进行“自然知识小考察”、“农业知识小考察”、“社会小调查”、“当错别字检查员”、“当小导游”和“环保宣传”等,要求学生向社会生活学习,学习为社会生活服务,做到学用结合,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小这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收集信息、知识运用、活动组织等语文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教室等合理利用,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些环境作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之一。比如:我让学生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开僻语文园地,由班级学生合作布置,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标语,可以是画面。其中,“诗文”可以是名言警句的摘抄,可以是短小诗文的展现,可以诗配画或诗配物等。“标语”要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如“吟诵千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星星可以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可以使人们增长才干”,“师情生情师生情情相融,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无不给人一种胸怀、一种博大、一种深邃。“画面”可以是祖国的名山大河、长城、兵马俑……也可以是异国他乡的金字塔、唐人街、好莱坞等。通过文字的表白、图画的昭示,让学生通千古、博内外,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促进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组织学生自办报。全班学生有的设计刊头,有的设计题图,有的设计花边,有的选文或自己写文等。在办报刊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间,并充分运用了各种知识技能。同时也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功能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融会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加强实践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扎扎实实地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00: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