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方面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0:4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方面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张勐伟  北京海淀区清河第一小学

一、背景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但是,在日常的学情分析中,任课教师往往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与特征地关注,例如: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可能会有什么困难与障碍、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等。这些多方面的分析,对《品德与生活》课堂实效性会起什么作用呢?

我们在日常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尝试了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情分析。主要包括:1.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②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③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不同的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2.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即学生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参与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生成哪些资源?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 ? ”“教师应怎样应对 ? ”

二、情景描述

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走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①学生年龄特点:该班学生年龄在六岁左右,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持久,喜欢举手发言,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②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90%学生认识国旗,知道我国的简称与国庆节日期,30%同学认识国徽;学生在学校参与过升旗仪式,知道升旗时要站正,行注目礼,却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样做。很多学生不知道在日常看到升降国旗时,不能走动、说笑、打闹,必须原地站好,参加升降旗的仪式。

③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刚入学一个月,无论是在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生活阅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是课堂常规方面水平都较低,需要老师经常性的鼓励与引导。

④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分析:基于学生的各种能力较低,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应该采取他们喜欢的游戏、体验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课件也易采用直观的图片与动画,文字不宜过多,必要的文字需要注音。预计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国旗、国徽的含义,体会国旗、国徽是祖国的象征方面,将会成为难点,需要老师捕捉学生发言,进行及时的点拨与引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0:43:2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以上的学情分析,教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①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并能在生活指认我国的国旗、国徽。②通过观察、交流、体验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国旗、国徽的尊重。

2.教学重点:知道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国旗、国徽的尊重。

3.教学难点:知道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4.教学思路:激趣导入(引出主题);猜一猜、拼一拼(学习新知);找一找(突破难点);做一做(回归生活)

5.教学主要过程:

活动二:猜一猜、拼一拼,了解国旗与国徽

(1)第一关:猜谜语。教师出示国旗的谜语:大红旗,真美丽,五颗星星围一起。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我和你。请问你:这是一面什么旗?

导语:请你细心观察一下国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比一比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①[预设学生发现] 旗面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星,一颗大在中间,四颗小星包围着大星。细心的孩子还会发现四颗小星的五个角都有一个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

[预设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图案?”

②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他们都代表什么吗?”

[预设问题1]旗子不都是红色的吗。

教师点拨:“是所有国家的国旗都是红色的吗?”适时出示其他国家国旗,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预设问题2]是鲜血染成的红色吗?

教师点拨:(教参指出红色代表革命,但学生不能理解) “在建国之前,有许多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牺牲,所以国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象征着由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革命烈士。”

[预设问题3]星星的含义:有的孩子知道大星代表共产党,小星代表人民。

[预设问题4]为什么只有五颗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0:43:3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点拨: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只简单介绍一下即可,小星代表不同能够的阶级。

(注:这样的讲解更符合学生理解的水平,能使学生形象地明白红色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旗(贴国旗),还知道了国旗图案和颜色的含义

(2)拼一拼,认识国徽

①学生拼“国徽”的拼图。

②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它的什么名字?教师将国徽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国徽)

③认真观察,国徽上有什么图案?(屏幕打出放大的国徽)

同桌的小朋友两人一组,一起观察,说说你在国徽上发现了那些图案?看到国徽上的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

小结:五星的含义同国旗、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诞生地、齿轮代表工人阶级、麦穗代表着农民更预示着五谷丰登。

活动三:找一找,生活中的国旗与国徽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和国徽呢?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2)学生交流并回答。[预设问题] 学生可能找到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教室、操场、小区里、赛场上、领奖台、家长的制服上……

(3)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对学生进行拓展(图片包括:界碑、联合国的旗杆、珠穆朗玛峰登顶后、宇航员的衣服上、奥运赛场上……)。

(4)点拨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在祖国的每个角落,世界的许多地方,甚至在太空中,都有五星红旗和国徽的身影呢?

[预设学生回答] 国旗、国徽代表了我们国家。

(5)小结:是的,国旗与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家的象征,当你看到颁奖台上冉冉升起的国旗,冠军身披的国旗时,航天员手中的国旗时、科考队员征服世界屋脊展开的国旗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学生自有的抒发自己的感想。

(7)过渡语: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0:43:36 | 只看该作者


活动四:做一做

(1)追问:1990年我们国家还颁布了《国旗法》《国徽法》,要求每个一位公民都要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我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怎样做才是对国旗和国徽的尊重呢?

(2)学生讨论并模拟表演:(1)参加升旗仪式(2)观看比赛遇到升旗怎么办?(3)休闲娱乐时遇到升降旗怎么办?

(3)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祖国妈妈放在心间,用实际行动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由于课前对学生多方面的分析,使得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的预设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变得更容易了,教学的实效性也随之提高了。

三、反思

1.多方面的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由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方面分目标组成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如果教师在学情分析中过于重视学生现有知识的分析,就有些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学习了,忽略了学生是个独立个体的现实,忽略了关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在本课的学情分析中,教师不仅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进行了分析,还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学生现有水平,为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对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分析,使得课堂的预设更加准确。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进行准确全面的预测,同时精心做好应对相关“可能”的预案分析,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做出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引导。本节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发展可能性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预设和适当的点拨,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也选择了符合学生兴趣点又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也解决问题,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和张力。

3.良好的课堂效果,是多方面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从本课的教学实效看,学生对待每个教学活动的热情,可以感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看,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效果较好。由此看来,多方面的学情分析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1: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