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秋颂》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4: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秋颂》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秋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天的怀念》、与文中意境相似的画面、古诗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你们积累了那些有关秋天的诗文,能不能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共享你的积累成果。
台湾女作家罗兰笔下的秋更是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罗兰秋的世界,踏访罗兰诗一般的内心世界。        背诵、评价描写秋天的诗文。        开阔视野,感受秋的多种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其他学生聆听、理解        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重点。                拜访罗兰
播放幻灯片        学生朗读、识记        记忆、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罗兰生平,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分析题目
题目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解释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渗透预测读书法。                初读课文
播放音乐《秋天的怀念》
        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新词勾画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景物。        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描绘秋景
播放幻灯片,出示问题;
再读课文,用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描述文中所描绘的景物。例如:文中描绘了秀逸、洒脱、孤傲的秋林
        自读课文,组织语言,准备表述。
学生自由表述        培养学生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畅谈感受
播放幻灯片,明确要求:
从文中勾画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景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与感悟。(提示:可结合自身经历、见闻进行解读,可结合所用修辞进行赏析,可借助诗词名句或其他优美语句进行描绘,可借助绘画、歌唱、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讲述你认为与秋的意境或秋的风骨相关、相似的人、事、景……)        再读课文,进行思考、联想、想象、绘画、朗读等活动,为班内畅谈感受作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都有展示自我、进行表达的机会,有发现,有进步,有提高;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中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动力。                把握主旨
根据你的感悟与理解,概括描述作者笔下的秋,可采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秋是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教师总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语言,准备概括。
自由表达        强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质疑问难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互相质疑,共同解答        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布置作业
1、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第三题。
2、搜集、摘抄、背诵有关秋的诗文。                通过仿写句子,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秋   颂
罗兰                                                  
枫林          飒爽
秋林          秀逸
秋日          酡红
        秋院         寂寥    闲逸淡泊
秋云          悠闲
秋风          纯净
秋水          明澈
                   颂    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4:58:1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文意境优美,意蕴丰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还存在着理解不深、不透、不到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搜集写秋的诗文,并对这些诗文的主题有所了解,为理解本文的中心作铺垫,同时还应多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更多的了解作者,就能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另外本文语言清新隽永,不失为一篇美文,应反复诵读,既能激发审美情趣,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选准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描绘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这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畅谈感受,这对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此设计了多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说点什么,哪怕只是给同学们大声朗读几句,也仍然对他人有益,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难点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主旨就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