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几种“课堂教学”类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21: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为主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亲历真实的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取真实的体验,在实践任务完成和现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时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来看,出现了一种倾向:把现实问题搬到课堂上,通过整合后的学科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主题学习任务,所采用的基本策略是:读书、讨论、演算、想象等,需要用哪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救学习运用哪个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无疑实现了教学的综合性,但是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实践性属性——学生不能够在真实地与所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现象去互动,去实际动手操作,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亲自感受现实,获得多方面的实践体验。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还是在课堂以外的真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来进行的,要强调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动手操作、解决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还有没有在室内进行的“课堂教学”?答案仍然是肯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然需要“课堂教学”。不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是“实践过程”以外的问题。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有如下学习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主体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策略性问题的解决、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整理、交流展示、升华情感体验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实践活动开题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激发兴趣、选定主题、确定活动的方案。

    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确定要进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按照主题内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给学生分组;指导各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活动要创造的条件、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预想困难和问题,作出策略预想等。老师对学生制定方案情况进行可行性评判和指导。

    第二种类型:活动策略指导课。

    活动策略指导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开题课后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策略问题来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观察、调查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所设想的问题解决策略施行受阻等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困惑、问题,给予策略性指导。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提供必备的知识来源,提供并组织学生展开学习领会为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提供必备的学习设备、条件(如图书馆、微机室),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学习研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研究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控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学习策略等。通过活动策略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研究实践。

    第三种类型:成果总结整理课。

    学生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成果。这些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的。

    指导学生总结、整理研究成果,需要跟具体的、能够实现其研究、实践的生活与社会价值的背景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为学生创设这种“背景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果总结整理出来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和社会价值。

    然后,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制作实物成品或者模型;写出调研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作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者心得体会;编演剧本;办手抄报等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成果总结整理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最大可能,总结整理出自己满意的“显性成果”。

    成果的总结整理,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完成,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活动成果的实际来确定,因此,教师的指导采用针对学生个人和团体来进行两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事,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对学生研究讨论如何总结整理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提示。

    第四种类型:展示分享课。

    展示分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定性、定质,而是通过展示,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实践活动的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展示分享课要安排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研究成果的生活和社会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具体方式可以采用: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评议、请家长、社会人士来进行鉴定等方式来进行。

    展示分享课课后,应该有一个实践延伸的过程:要让学生的成果切实与生活、社会现实互动起来,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真实地发生其意义,实现其价值,得到生活和社会的回应。

前面提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种类型。应该提出的是: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为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实践、探究、创新。

    课堂教学的四种类型并不一定局限于四十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长可短,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准。同时,四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也未必一定安排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学生实践研究的实际情况,有些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不同类型“课堂教学”,所选定的指导教师不尽相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校内按照学生所研究实践的内容重新编班、安排专兼职教师授课来进行指导;或者,由学校、班主任协调,请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来上,班主任主要起组织作用,完成部分指导任务。分享展示课,也未必是安排在各自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上年级、学校的大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2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